专制制度下往往出现察见渊鱼者不祥

政治权力作为一种管理社会的工具,能够支配一定的人和物,所以是一种容易使人腐化和为恶的工具,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政府运行的透明度和对权力的有效制约程度,是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否能有效实现公共利益目标,是否能从制度上保证政府清正廉洁的重要标准。只有主张在民众监督下公开透明地运作的政治制度才是一种可能实现清廉政治的制度,只有在民众监督下公开透明地运作的政府才可能成为一个廉洁的好的政府;反对公开透明运作、不要民众监督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必然会导致腐败的政治制度,而一个缺乏透明度、没有民众有效监督的政府是一个必然会腐败的政府。

强权专制制度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主张政权的运行不能让民众知道,不受人民的监督,而只受政权内部监督部门的监督,也就是只进行自我监督。政府的运行规则和一切政务信息尽量保密,避免让民众知道,人民没有任何政治知情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主要是由君王及政府内部的监察部门来进行的。这种依靠权谋、身份依附、暗箱操作、自我内部监督运行的机制,必然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和腥风血雨。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的局外人,如果无意或者有意知道一些涉及重大事件或者阴谋的“察见渊鱼者”,也很容易因此而招致杀身之祸。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首先我们看看察见渊鱼者不祥这一句话的的来历,这句话最早来自《列子˙说符》:“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又见《韩非子˙说林》:“古者有谚曰:知渊中之鱼者不祥。”。在韩非子的这一篇著作中,用事实来论证他的这个结论:“隰斯弥见田成子,田成子与登台四望。三面皆畅,南望,隰子家之树蔽之。田成子亦不言。隰子归,使人伐之。斧离数创,隰子止之。其相室曰:“何变之数也?”隰子曰:“古者有谚曰:'知渊中之鱼者不祥。’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不伐树,未有罪也;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乃不伐也。”

要理解这一段话,需要补一段历史。

田成子名田恒,成子是谥号,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公元前485年承袭父亲田乞之位,而后唆使齐国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齐简公。田成子和阚止(又名监止,字子我)任齐国的左右相。公元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齐平公。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成子的封邑,大于齐平公直辖的地区。史称田成子选齐国女子身高七尺以上为姬妾,后宫以百数,而不禁宾客舍人出入后宫。在田恒死的时候,有七十个儿子。庄子《南华经.胠箧》记载田成子盗齐国之事,指他为诸侯大盗,被称为“田成子取齐”。也是后世常引用之成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由来。“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藤,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藤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知道了田成子可谓齐国的窃国大盗,他先是唆使鲍息杀齐悼公,后杀齐简公和大臣阚止,独揽大权,并诛灭了他认为对他的权力有威胁的许多大臣的家族。

了解了田成子窃国的历史,就很容易理解韩非子这一段话的内容。

田成子想要谋反,便拉拢隰斯弥,两人是邻居,隰斯弥到田成子的家去拜访,田成子请隰斯弥登上他家的阳台,远眺四方。他们向东西北三方遥望的时候,一片辽阔,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而且景致都非常优美,但只有南边,那个地方大树参天,葱郁茂盛,挡住了田成子家的视线。而那里正是隰斯弥住的地方。对于这一点,田成子没有向隰斯弥说任何话,但是用意却是很清楚的,隰斯弥已敏感地察觉到了。隰斯弥回家后,就开始思虑起来,他想,田成子是齐国的实权人物,得罪不得,为了要讨他的欢心就必须伐掉树木。于是隰斯弥就安排工人砍伐大树,但是,当工人砍了两三下时,隰斯弥突然又改变了主意,要工人停下来不要再砍了。家臣都觉得奇怪,便问他原因。家臣问:“刚才那么急着要砍伐那些树,现在又决定不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隰斯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有一句谚语说:'知道渊中之鱼的人是最不幸的。’你想想看,田成子内心怀着极大野心要篡夺齐国的大权,他当然是随时提防着别人,怕别人看透了他的心思。如果我让他知道我已察觉了他内心的企图,他是决不会放过我的。如果我把树木伐掉,他就会清楚他的心理活动被我掌握了,要知道能够察觉对方没有说出来的,是很危险的。现在我留下那些树不伐就没有什么了。”家臣听了恍然大悟。于是,那些大树便留下来了。隰斯弥通过登高眺望这件事,明明知道田成子嫌他家的树木挡住了目光,却采取了装傻的办法,就是为了避免田成子猜忌自己了解其内心活动,窥见谋反阴谋而招致杀身之祸。

这是一个以装傻来逃避窥见阴谋而招致的可能的灾难。我们再来看看

王敦(266~324)字处仲,东晋初年权臣。镇守武昌。郭璞东晋大文学家、大诗人、大卜筮家、大风水家。郭璞是当时知名的卜筮大家,当时的一些重大国事都会找他来算一算,可是他因为说破了权臣王敦的计划二招致杀身之祸。  王敦与堂弟王导都是东晋的开国功臣,当日仍是琅邪王的晋元帝司马睿初镇建康时仍没有威望,江南士族以至平民都无人理会他,王导与王敦则为他建立威望,建立起在南方较安定地方的一个朝廷。王导主掌政策事务,而王敦则掌握军事力量,对东晋建立有极大的贡献,当时的人更称“王与马,共天下。”可见王氏的地位和影响力。但东晋建立后,司马睿希望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于是提拔刘隗、刁协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制衡王氏势力。司马睿亦忌惮掌握军事大权的王敦,亦疏远了曾经极力扶持自己的王导。同时,王敦亦渐见专擅,如自行选置属下州郡官员,自行加任割据险处的何钦为将军,更意图安插亲信任州刺史。这些事都让司马睿感到厌恶,而王敦亦对司马睿的反抗行为大为不快。同时,受司马睿重用的刘隗亦不喜欢见到王氏的坐大,要求司马睿削弱王敦,并提议以宗室司马承任湘州刺史,出镇湘州,后王敦写信劝刘隗与他修好,刘隗亦拒绝。司马睿亦为防备王敦,让刘隗和戴渊以防备北方胡人为名领兵出镇,这都令王敦十分愤怒。太兴四年(321年)豫州刺史祖逖病逝,令王敦以为再无人可以在军事上威胁他,最终决意举兵动乱。在决意起兵后,有一天王敦就请郭璞吃饭。吃完饭,王敦问郭璞:郭先生你的阴阳五行是很灵的,请你算算我的命好吗?意思是说我能当皇帝吗?郭璞就劝他不要篡位当皇帝,不然会有不测之祸。王敦很不高兴,就问郭璞那么你算算你自己的命如何呢?郭璞笑着说:我的命,到今天中午就完啦!因为你要杀我。王敦说,我正是这个意思,就把他杀了。事见《晋书郭璞传》:“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