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种方式选工作的人,应该都后悔不已吧
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迷茫,也都迷茫过。
如果你从来没有迷茫过,那么恭喜你,你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但是这也大概率不是正在看推文的你。
我那天在看知识星球,看到一个职业规划师写了这样一段话。

当你职业迷茫时,选择离钱最近的工作?职业选择,这么简单?
1
12年经验的总监,为什么不选30K的工作?
这个选择问题,前两天刚好和一个采购经理聊天,她问我,自己家投了一个岗位是20K左右的采购岗位,另一个邀约的面试是30K的项目负责人,要怎么选择比较好。
我说:“如果你觉得项目负责人适合你,你可以试看看,但如何单纯看钱一个月多10K,那么你得再三考虑。我不建议你为了短期薪资增长,去改变自己12年来积累的行业经验。”
一个月多10K,很香吧?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估计工作五六七八年,一个月都不一定能拿到10K。当然,这个得排除10K只能温饱的一线城市。
单纯考虑钱很简单,钱也确实很重要,但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求职招聘的角度,只考虑钱,那就太无脑了。
我跟她说:一家公司愿意给你开30K,而且是你拥有的部分经验,而不是全部经验,公司看上了你什么?如果你去了半年/1年,发现不合适,或者项目黄了,砍掉了,让你走人,你接下去的工作怎么办?继续做项目,还是回去做采购?
答案很明显了,如果继续做采购,你这1年的项目经理经验,和你采购的经验是断层的,你如何解释?
半年一年还好,有认识一个朋友,转行了2年多,才发现新的方向自己不喜欢,又换回原行业,缺失了2年经验,行业变化了多少,你要花多少精力,才能弥补回来?
钱很重要,但符合未来发展方向,也很重要。
2
给钱多的,未必是最适合你的
记得在写“如何选择好公司”的时候,我说,一家公司愿意给钱多,福利多,大概率是好公司。
这点没有变,但是这类型的好公司,却未必真的适合每一个人。
因为选择这样的好公司,是在你知道自己的大致方向以后去选择,而不是自己不知道要什么,就单纯选择给钱多的。
我举个例子,昨天一个小师妹问我,自己有3个Offer:
第一个:公司规模较大500多人;
第二个:初创大概2年的公司,50多人,薪资给最高;
第三个:腾讯的外包岗位。不知道自己该选那个Offer。
怎么选择?我说如果你只看钱就很简单了,哪家最高去哪家,选择So easy。
但是问题没这么简单,我也说了风险。
初创公司,死亡率极高,他们就是靠钱来吸引人选的,一旦项目做不下去了,就直接赔钱、裁员。那么到时候你怎么办?假如方向和你想做的不一样,没有系统性成长,你的职业道路凉了,那家公司老板会赔你?想得美你。
除了这种公司倒闭风险以外,也有一些岗位,根本不是用钱来衡量的,有来钱快,最后黄了的,也有来钱慢,最后火了的。
比如来钱快的,像毕业实习那年,做电销是蛮赚钱的,应届生能做好的 ,一个月可以拿两三万,在厦门,生活可以美滋滋了。但是这两年你发现,有多少成交,是单纯靠电销陌拜完成的?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成熟,让交易闭环发生了变化。
来钱慢的呢?比如12年,13年开始的新媒体岗位,那时候就是实习做编辑的,或者16年开始的知识付费,也是没什么业绩。但随着行业的发展,都变成了职场新人想进入的行业,整个行业体量也是越来越大。值钱的岗位也越来越多,像做用户增长的,做转化的。
假设同一个人,12年先选择了电销来钱快,过2年发现自己喜欢互联网运营或用户增长,那么错过了2年时光,如何弥补?
有些行业早进入一年,你可能就是行业的大IP,背后的溢价,不止一个月几千块吧?
3
正确的做法,可能是什么?
结合前面3个Offer的小师妹,我给了建议是通过表格列要素、维度,用权重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自己应该选哪个。
每个人的维度和权重可能不一样,没有对错之分,适合自己就足够了。
比如从薪酬、福利、休息天数、离家远近、岗位职责、加班等来排序。你最看重的,赋予的权重越高,反之越低。
然后再给每个Offer赋分数,结合权重计算得出最终的分值,用量化数据的方式,给自己一个参考选择。
而不是单纯的看,哪个钱多,就去哪个,这样肤浅的决策方法。
并且,最靠谱的方式,还是通过实践,沟通的方式来选择。
多实习,多尝试,多做项目,多和前辈沟通,了解每个岗位背后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经过了慎重思考,再来做决定。
讲真,让你找对象,只挑好看的,过50年日子,你敢吗?(我是想,但不敢)
-End-
微商型职业规划师的做法,就是斩钉截铁告诉你什么样是对的,你信我就对了,不信我的话,别人都过得比你好,你后悔去吧。
可能也是他们的自信,让这些人能揽收一批愿意付费的用户。
他们用一种损失厌恶的心里,去掌控你,让你心甘情愿的掏钱,还觉得很香。
但是,你职业道路走错了,人家钱收走了,才不会对你负责到底呢。
职业道路,从来都没有回头路,请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