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武清!大运河天津段这两段将实现通航

京杭大运河

纵贯南北

全长近1800公里

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

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

前不久

大运河北京段已正式旅游通航

大运河河北廊坊段

也与北京段同步分段试通航

明年6月将实现京冀互联互通

远期还将实现京津冀互联互通

那么大运河天津段

开发情况如何?

下一步有怎样的开发和保护计划?

一起来了解一下!

“十四五”大运河天津段两段将实现通航

大运河天津段北起武清区木厂闸,南至静海区九宣闸,全长182.6公里

按照《天津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天津将推进北运河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实现中心城区桃花堤景区—大悲院码头区段、武清区南蔡村镇—筐儿港水利枢纽段2段河道实现旅游通航,并具备与河北省通航条件

今年4月,武清区区长倪斌和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做客《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办实事 开新局——2021区长访谈》时曾表示,2020年5月,《天津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提出分时、分段、分区域旅游通航的目标。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在编制《天津市北运河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实施方案》。目前,天津市明确提出实施三个旅游通航区,总长约31.4km,其中涉及武清南蔡村镇—筐儿港水利枢纽旅游通航段长约8km,通航时间与北京、河北保持一致,为每年4至11月。(详情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十四五”期间,天津将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加强河道水系综合治理,积极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贯穿南北的绿色生态廊道。

今年4月,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了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相关情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占地面积2800余亩,总投资52亿元,突出大运河天津段文化特色、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位于千年古镇杨柳青,规划占地面积2800余亩,总投资52亿元。公园采用明清古建筑形式,充分展现古镇的历史风貌,并借鉴《清明上河图》的展现手法,实现历史场景再现

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确定文化价值着力点是漕运文化、年画文化和赶大营文化。规划设计的中国年画博物馆、崇文书院等都是对杨柳青历史文化的反映。坚持保护优先,挖掘保护好考古勘察过程中发现的800余座古代墓葬群,作为研究古代大运河的考古实证。

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分为历史名镇、元宝岛、文化学镇等三个板块。其中,历史名镇依据城市针灸术的“再活化”,元宝岛依据城市地文的“再组织”,文化学镇依据文化风景的“再开发”

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将划分为“三区一环”的功能分区,包括:西渡口· 中华传统曲艺文化体验区,东渡口· 工艺美术--年文化体验区,魁阁濛雨· 津沽湿地生态文化体验区,御河胜概· 漕运文化活力环,近期建设的总建筑面积不大于11万方。

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

按照《天津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天津将重点实施北运河筐儿港枢纽—京津塘高速公路桥、振华桥—京津城际铁路桥以及老米店节制闸—永北汇流口三段,共计15.6公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清淤、调整堤线、新建堤防以及河道绿化等,全面提升河道排涝能力。

同时,重点保障大运河生态用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北运河流域水资源,争取北运河上游入境水量,积极引调于桥水库水,充分利用本地地表水、再生水,构建多渠道多水源保障格局,实现大运河的生态、防洪、文化、景观等多种功能

结合北运河两岸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需求,我市还将合理优化岸线空间布局,明确岸线功能分区,规范岸线开发利用,严格北运河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促进岸线资源整合优化和综合服务功能提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