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0049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卷)
文丨野狐狸 图丨源自网络
4.约法三章
乾德二年(964)十一月,赵匡胤决定先下手为强,出兵讨伐后蜀。
要进攻后蜀,宋军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交通问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地自古山川险固,从外部要想入蜀,只有北面、东面两个方向可走。

北面是陆路,又细分成几条路径,但无论走那条道都要翻山越岭,不好走。最常走的一条路线叫“金牛道”,以剑阁(今四川剑阁县)为门户。
东面是水路,要从湖北西部出发,经长江三峡,沿江西上,才能进入腹地,夔州(今重庆奉节)是此路的门户。
赵匡胤在两条道上各布置了一路军队,实施水陆并进战略,其中陆路是主力。在大军出发前,我们需要先认识一下两路军队的统帅。
北路(陆路)统帅是西川行营前军都部署(征讨西蜀行动总指挥)王全斌、都监(监军)王仁赡,下辖步兵骑兵共3万人。
王全斌,并州太原人,出身于职业军人家庭,受家庭氛围熏陶,在后唐时就参军入伍,因勇猛善战而一路升迁。
王全斌为人大大咧咧,喜欢用钱财来激励将士,对部下比较放纵,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这种领导没法不喜欢)。他的军队治军方法,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一句话:
跟我混,有肉吃。

王全斌的团队管理理论非常类似于某些黑社会组织,负面效果肯定也不小,要发钱,就要另辟财路,朝廷那些常规军费是不够的。既然放纵下属,那么军队纪律肯定好不了,指不定闯出什么祸来,要知道,那可是一群手持刀枪的恶狼啊。
赵匡胤选王全斌做主帅可能是因为考虑到后蜀地形艰险,少不了打硬仗,鼓舞士气很要紧。当然,赵匡胤也注意到了王全斌的缺点,做了预防。
王全斌的搭档,军队的二把手,叫王仁赡。
王仁赡,唐州方城(今河南方城县)人,年轻时游手好闲,先在节度使刘词的幕府内供职,后又进入了赵匡胤的幕府。宋朝建立后,他当上了枢密副使。王全斌对钱财看得很淡(钱都分给别人了),王仁赡却恰恰相反,他的最大缺点就是“爱钱”。从人性角度看,这也不算稀奇。只是摊上这份任务后,他的缺点得到了尽情释放。
说完第一路,再看第二路。
东路(水路)统帅是西川行营前军副都部署刘廷让、都监曹彬,下辖马步军2万人。

刘廷让,字光义,涿州范阳人。他的曾祖父是五代时期赫赫有名的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早年为避免家族内斗,刘廷让随父亲南下避难,后在郭威手下谋到一份军职。毕竟是将门之子,刘廷让在军旅中充分展露他的军事天赋,官职升迁比较快,此时已经官至宁江节度使。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人,他也出生军人世家,还与后周太祖郭威有亲戚关系,时任枢密承旨。尽管出身优越,曹彬却是个难得的厚道人。
有一个事例很能说明他的特点。
后周显德五年,曹彬奉命出使吴越,从事外交工作。以大国使者的身份出使小邦,绝对是个肥差。回来时,吴越果然赠送曹彬很多私人礼物。照理说,这是一份别人求之不得的额外收入,而曹彬却一点都没拿。
曹彬不收,但架不住吴越人民热情,人家干脆派船跟在曹彬后面送礼(轻舟追遗之)。送礼送到这个份上,曹彬再不收就矫情了,他只好暂时收了下来,但回去复命后却把礼物一一登记封存,如数上交了朝廷。
要知道,那可是一个官场风气极差的时代,很多将领恨不得挖地三尺搞点外快,突然冒出个曹彬这样的稀有物种,让人情可以堪?
消息传到周世宗柴荣那里,把领导都感动了,柴荣干脆把礼物重新赏赐给他。结果曹彬还是不要,而是把东西分给了朋友、亲戚。
除了不贪财以外,曹彬从不自夸、从不张扬、从不结党,办事四平八稳,待人不偏不倚,甚至赵匡胤任职禁军时想拉拢他,他也没上钩。
确实是个实诚人。
人都到齐了,就此出发吧。
- 未完待续 -
野狐狸讲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