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余叔岩的咬字与唱法

 余叔岩唱《搜孤救孤》的“娘子不必太烈性……无奈何我只得双膝跪”“只”字读作“祗”音。三十年前有南方名票许良臣君,以学谭名满宇内,嗓音清越,气力充沛,较之王又宸抑且过之,听其唱此段则读为只本音。老谭此戏余仅于民四夏季在天乐园听过一回,亦记得只字音。叔岩虽讲念字,是否应如此念法,望知者见教!

 叔岩《摘缨会》唱片“ 孤合你同偕老地久天长”偕字读为“阶”字音,亦未知有所本否?

 民国初年某报谓《南天门》中之“ 戴孝披麻”的麻字,谭叫天向下一抑,成为“马”音,苏寄生君(即少卿)在报上指摘谭氏“麻”字本是阳平,不应读作上声。就此一端,似不如余叔岩。盖叔岩唱到此处,将麻字下加一“呀”。虽加上一赘字,稍较不妥,然为读阳平起见,似不得不如此念法,此说一出,无名氏君大加攻击,二人争辩月余,几出恶语。

谭鑫培、王瑶卿之《南天门》

 盖果按谭氏唱法,势非变为上声无疑,若依汪派之唱《让成都》“孤王待你那条不好”“好”字高拔非成“毫”音不可,又若刘鸿升《斩黄袍》之“孤王酒醉桃花宫……兄封国舅妹封在桃花宫”前花读作阴平,后花读作去声。

 谭鑫培氏固伶之圣者,叔岩之唱工,论天赋的喉咙,似不如老谭之清。余君之嗓略 ,是其小疵处,然五音俱全,且味极厚,听之如饮陈绍酒。若论人工,则余不弱于谭氏。换言之,“以余君之嗓能唱到如此地步,可谓登峰造极”矣,绝非又宸辈能望肩者。

 又宸灌有《火烧连营》西皮两段,时人多誉之,是不佞所不敢赞同者。民初在文明园演此,因邻座有二白发叟曰“这是唱么?是骂老谭哩”。倘二翁听叔岩,愚敢断定决无此谑语。叔岩“ 杀尽了吴狗恨方消”“狗”字上下齿一错用力出,如切齿之状,“方消”用力下抑无腔,确合刘先主当时身份。先主六旬余,苍老之音,必须露溢。又宸私淑谭氏此句耍花腔,未免不合戏情。就此一点论,是叔岩优于谭氏处。

王又宸之《连营寨》

 不佞听叔岩《南天门》十余次,某日在陈老夫子寓,又亲为指点,与青衣盖着唱的西皮原板“太老爷做天官吏部大堂”数句,都是下句,每句腔不同。“恨奸贼把我的牙咬坏,挖他的心肝活祭灵台”之唱法与老谭不同,词亦异。高庆奎词“ 剥他的皮挖他的眼,与太老爷太夫人 ”乃谭词也(民五陆宅堂会杨宝忠、王琴侬演此即是此词,友人在后台问及王瑶卿,王云谭词确乎如此。王以之授宝忠,今王、杨均健,如讯之可得梗概),叔岩所以不照谭词唱,大约系这句字数太多,老谭出音流利宜唱快,愈快愈清(由《战太平》假装疯魔见夫君一段可证明),叔岩气力稍弱,势不得不变一唱法,此正是叔岩聪明处。能舍短取长也。快板“霎时间天色变得快,说什么行走不方便!”“小姑娘说的哪里话 ”几段,千锤百炼,火气毫无,专以“喷口,气口,咬字,味道”胜人,如欲仿效,非百千遍不能窥得门径,以较青衣之节节高腔虽多,尤难百倍。末段二六“ 尊一声小姑娘细听我言!”一句“我”字平滑而下,以较时下“疙疸”腔高出多多矣。

 《宁武关》乃叔岩不肯露名贵戏之一,不佞在浙慈会馆听过一次。姚增禄配周母。鄙意不敢故作谀词,论气魄之雄伟,不如杨小楼(小楼台风虽好,然最重之小桃红竟不入笛是大病),论唱不如李寿峰,只有派头尚好而已。老谭此戏愧未见过,据戏友某云红豆馆主侗将军较谭尚好。以不佞所知已故之白永宽(白云生叔祖行)唱作念打,尤称绝调。陶显亭只能唱,大体不如李寿峰。如取出李之唱,杨之扮相与气魄,叔岩派头,庶几称为一佳剧焉。

余叔岩、钱金福之《宁武关》

 浙慈馆盛时,叔岩一日反串《骆马湖》,陈远亭去李大成,前未带“回船”,后无“水擒”,只“回樵酒楼”,正如到山东馆要煮干丝换换口味而已,不必论做得如何也。

 (《立言画刊》1940年第89期)

(0)

相关推荐

  • 严复||天演论 • 译例言

    译例言 一.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海通已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

  • 谈杨宝森之余

    杨宝森先生便装照 我谈杨宝森先生艺术的两篇随笔与杨派同好见面后,有几位读者表示了不同的意见.现将我的答复转录如下: 我在数天前写<再谈杨宝森>文内说杨味胜余味,有批评家赐教曰因生理条件不同 ...

  • ​漫谈余叔岩的咬字与唱法

    作者:刘步堂 余叔岩唱<搜孤救孤>的"娘子不必太烈性--无奈何我只得双膝跪""只"字读作"祗"音.三十年前有南方名票许良臣君,以 ...

  • 中药漫谈|赤芍与白芍,不易说清楚的芍药

    芍药是可以媲美牡丹的传统名花,而今天我要说的药用芍药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现代中药学将芍药分为白芍与赤芍,二者功效有别,然而古代并无赤白之分,如<神农本草经>只言芍药,<伤 ...

  • 北京记忆丨北京东安市场旧闻漫谈

    编者按:本文是由张子华 李雅轩 白玉晨 莫文通.常玉奎 刘鸿印 丁德贵 康耀庭八名原东安市场摊贩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回忆资料,写成于1966年2月.现在作者除李雅轩.莫文通.常玉奎外都已逝世.这篇文章是 ...

  • 站桩 | 漫谈蹲猴桩三要

    漫谈就是胡扯 在我练过的桩里,最喜爱蹲猴桩,练起来不至于枯燥,而且有三要六艺作导向,慢慢练慢慢悟,就像青梅煮酒,小火慢烹,有滋有味. 蹲猴桩是戴氏心意六合拳独有的内功修炼桩法,全名叫"先天一 ...

  • 高建忠—血府逐瘀汤漫谈

    拾伍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血府逐淤汤漫谈 (一)明白气血和辨病位用方不读书,不足以临证.每一位临床大家都应该是饱学之士.不临证,也不容易读懂书(中医书). 中医书中很多内容必须经临证体悟才能真正明 ...

  • 张廷模:漫谈附子

    附子和前面祛风湿散寒药当中的川乌或者乌头,是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川乌头是种下去的母根,依附在母根旁边长出来的就叫做附子,依附在母根旁边,如子之附母,属于同一种植物.它的整个块根称为附子,但是在商品药材当 ...

  • 中医治疮疡(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 中医疮疡的治疗分内治与外治,二者常结合应用.疮疡内治法的总则为消.托.补.初 ...

  • 沈谦益:中医源流漫谈

    录音原文翻译稿: 各位好,今天我把曾经的学习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有些内容也是道听途说的,毕竟年代久远,不好考证,希望大家能够谅解.这次主要是讲中医源流方面的内容,分为几块展开. 一.中医的概念 我 ...

  • 漫谈“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有些愚蠢之人,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