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才懒得搭理你们

这是山阴张侯的第465篇原创文章
文/山阴张侯
01
一句“不会吧”,白岩松近日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白岩松的人设是如何崩塌的,其实很简单。
有白岩松口碑崩塌之前,我们就是看那些这些大家长式的媒体渠道获得信息以及新闻态度。
在此之前,其他没有什么自媒体能出来发声,所以很多年轻人只能把白岩松当成“导师”。
如今这个时代,太多人能够出来进行理性和非理性的思考,从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面对问题时的态度。
而白岩松一贯的依靠某些背景,仍然觉得自己的话至高无上,必须获得众人的支持。
时代变了,现在的聪明人都可以自由发声,而且还可以对你群起而攻之,以前那种说教式态度的内容,必然遭到群众的反抗。
反观很多优秀的自媒体作者,他们会把问题的真相告诉大家,同样能够获得大家的支持和认可。
例如告诉大家,房价为何这么贵、疯狂加班996是怎么来的、教育焦虑是怎么来的,等等。
但是白岩松能说这些吗?他不能。
所以他只能转弯抹角,眉头紧锁地告诉大家:哎呀,都是你想太多了,
确实,这些以前看似正经“白说”“语录”再过去还能引导引导舆论,现在都成了有些偷换概念,甚至令人怀疑故意说风凉话。
所以白岩松越是苦口婆心,众人越是觉得难以接受。
其实,白岩松有点无辜。至少,在如今这批媒体知识分子里,白岩松已然算是好的。
一直到今天,白岩松不用微信、不开微博,也没有在任何短视频平台开设个人账号。
也就是说,就算你再嘲讽白岩松,他也看不见、听不到,他选择了和这个喧嚣的社会保持安全距离。他,才懒得搭理你们。
或许,这才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极度缺乏宽容,“宽容”如今几乎已成为贬义词。
和白岩松这种敢于和社会保持安全距离的人来说,我们都是弱者。
正因为是弱者,我们特别渴望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发个朋友圈,看看都有谁给自己点赞了;发个短视频了,看看粉丝又涨了没有;就连上超市买个菜,我们也渴望用自己的经验去影响别人:别去这儿买,我知道一个地方比这儿便宜!不听我的话,看,你又买贵了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弱者。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不依赖别人就活不下去。
如果工业时代,我们对别人的依赖主要体现在需要购买别人生产的工业品上;如今的信息时代,我们对别人的一言一行都产生了依赖。
对于弱者来说,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别人说的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心里一定要有一个需要确信的东西,否则他就会因为精神空虚而感到无比烦躁。
而且,确信还有一个好处,即:如果出了问题,可以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你看,信了你的话,我去那边的超市买,结果比这儿还贵!
02
弱者连自己都无法说服,又怎么可能说服别人。
人类本质上乃是一种互相憎恨的动物,既相互依赖又互相憎恨,人类就是这么矛盾的存在。
一旦加入工具思维后,这种矛盾性就更加彰显。
我们绝不可将二维码、社交app、短视频软件看作创新的产物,毋宁说,这些东西都是有害的。
它助长了中国人的懒惰,让本就非常功利、缺乏信仰的中国人变得更加心浮气躁,更加肆无忌惮助长了中国人的工具思维。
在我看来,中国人特别喜欢在这些无聊的玩意儿上沾沾自喜,还自以为引领了全球科技潮流,甚至进而嘲笑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日本这些真正的科技强国。
近年来,一些自媒体说什么“日本点错了科技树”,殊不知,真正点错科技树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
中国人急功近利的思维,以及过度工具化的理念,其所带来的弊端,将在未来数年全面爆发出来。
事实上,现在已经爆发出来了,只不过是初露端倪而已。
我们现在已经陷入了“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但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的怪圈,科技发展并未让社会更加公正、公平,也没有增进大多数人的幸福感。
(当然,这个问题全球都存在,但必须承认在中国体现得更加明显)
看看某音上,那些过气明星、三流演员一个个做出夸张的表情、浮夸的动作,只为吸引你购买他商品橱窗的货品,就知道社会的浮躁已经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为了吸引眼球、搏出位,不惜一切搞怪的方式,为了吸引流量,无所不用其极。抱歉,这不叫艺术,这只是小丑式的低俗表演。
(这也不怪他们,毕竟,那些过气明星、三流网红本来就没什么文化)
我们社会的文化一直都是小农文化,是身体文化,而非海洋文化,精神文化。
小农文化的典型特征就是:手里有点钱,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满足自己的身体gan官享受,追求各种刺激眼球、花花绿绿的东西。
就像刚富起来的农民一样,就连喝拉菲,都是一副庸俗不堪的样子。
有些人认为:没有贵族,说明中国社会很早就注重公平,并通过科举制等方式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这又错了。
倘若一个社会没有贵族,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人们都缺乏公共价值,倘若一个人身上没有贵族精神,则说明这个人内心一定是一种功利化思维,总想着以自轻自贱的方式来获取利益。
在我看来,我们中国人的这种矛盾性格在世界各民族身上都是罕见的。
一方面,我们的自尊心极强,几乎容不下任何对自身的批评声音,否则就是“故意抹黑我们”,无论做错任何事,我们都绝不肯道歉。以至于中国文化里,向来就没有道歉的影子。
中国人极度爱面子,是全世界”最不擅长“道歉的民族,以道歉为耻辱。这种性格发展到极致,就导致中国人极为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想让我承认我错了?没门儿!这世上本就没有什么对错,谁的拳头硬谁就是对的!
中国人的这种性格,即使在夫妻之间也有所体现。中国夫妻之间可以打架、可以吵架,可以相互嘲讽、相互冷战,但无论丈夫还是妻子,都绝不肯向对方道歉。
大概在中国人看来,道歉就意味着丢了面子,丢了面子就意味着全盘皆输。
另一方面,在面对那些能制约、压制我们的人时,我们又极容易变得自轻自贱。
在诸如面对老板、领导、上司时,中国人的这种自轻自贱,在世界各民族里也是少见的。
大概,中国人天然喜欢服从强者,即使在强者面前受到羞辱也不以为意,反而将怒气发泄到更加不如自己的人身上。
体现在社交、短视频app上就是:一方面,我们喜欢追捧那些全社会公认的成功者、企业家、大老板、大明星。
原因无他,因为这些人的社会地位高、影响力大,拥有巨额财富和话语权。
另一方面,我们又习惯于”烂鼓万人捶“,倘若一个人偶然说了某些话被人谩骂,我们也一定要跟着上去骂。
骂得越狠,我们越感到爽快,仿佛出了一口恶气似的。
原因无他,别人都在骂,如果我们不骂,就会显得和别人不一样。而且,对于一个触犯了公众敏感神经的人,骂他的人越多,他越容易感到自惭形秽,从此就哆哆嗦嗦,再也不敢乱发声了。
在这种事情上,中国人似乎特别容易形成“合力”。于是,任何与众不同的声音皆被淹没,再也没有人“故意抹黑我们”了。

(全文完)


精选文章

面对美国的衰落,精英们为何感到愤怒

某些知识分子为何热衷于鼓吹战争

我们仍未知道十年前那场辩论的结果

滑动手指,点个“在看”,感激不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