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之蓄力与吐力

一、蓄力之說
武式太極拳行拳走架,以一隻腳支撐,另一隻腳虛點。重心在實腿的湧泉穴。拳法的變化,皆以實腿支撐和完成。有人會問,這樣走拳,武派的內勁如何描述?
當我們走拳,身體完全放鬆,直達腳底,在放鬆情況下,必然有入地三分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我們重心穩固的關鍵。
身體完全放鬆,自然有如彈簧蓄勁的感覺,猶如壓彈簧蓄勁。這個蓄勁,是動態的蓄勁,直達腳底。當太極陰陽轉換,發勁時,猶如彈簧之彈力,瞬間發出。
將內勁蓄在什麼地方?人身備五弓,自然蓄勁在有彈性的弓內。我們知道,人體有許多關節,其中的八大關節至關重要,這就是肩關節、肘關節、胯關節、膝關節。在運動過程中,這八個關節如同放入八個彈簧一樣,按之則落,抬之則起,隨高則高,隨低則低,隨屈就伸。其實,人體中的每一個關節,甚至每個部分,都是一個彈簧,都有彈簧勁,只不過是這種彈簧勁的大小方向不同而已。
從內勁的傳遞路徑來看,首先是骨骼,骨骼是硬的物質,不能依靠骨骼的變形來蓄勁,自然是與骨骼相牽連的肌肉組織。
當我們蓄勁的時候,直接向下蓄勁,自然就是壓縮彈簧、拉伸彈簧原理。彈力與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因此,太極拳講求身形軀體放長放鬆。彈簧的勁度係數是關鍵的資料,這個勁度係數,就是我們訓練我們骨骼相連的肌肉組織。
當我們螺旋放鬆下壓的時候,自然就是扭轉彈簧的原理。這個力量,由扭矩和彈性係數決定。這個扭矩,就是與我們的旋轉角度有關的一個數值,而彈性係數,由我們骨骼相連的肌肉組織決定。
當我們蓄勁,實際上,就是向人體這個大的彈簧組織蓄勁。當我們發勁的時候,實際上就是 這個人體大彈簧,瞬間發出一種帶有螺旋的力量。
你蓄勁越大,發出的力量越大。
龍捲風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於它的旋轉。
大海漩渦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漩渦內部的旋轉。
這個旋轉,帶有上升的力量,並帶有螺旋的力量。
這個蓄勁,自然不單單是機械的蓄力,還有一種液壓的蓄力,即流體力量傳動的蓄力。由此看來,單純的肌肉組織蓄勁,畢竟是有限的,需要人體內氣的鼓蕩。因此,太極拳需要走內勁,自然不單單是肌肉組織的拉伸壓縮與扭轉。
至於丹田蓄力,丹田力其實是腰胯勁、腳力、腿力向上的力,與胸部向下壓縮後產生的力量的合力,這個合力可以螺旋、或直接迸發出的一個打擊力量,或承受外部打擊的力量。
汽車輪胎,之所以承受很大的壓力,自然是內部充氣的結果。因此,練習太極拳,不僅僅是肌肉的運動、骨骼的運動。
內氣的訓練,在於我們身體內部充盈的內氣的訓練,在意識引導下的訓練。平常人的駑氣憋勁,臨敵自然有三分的效果,但是,這不是太極拳訓練的要求,畢竟這樣達到的力量是有限的力量。

二、發力之說---指力
人的身體具有可伸縮與彎曲的彈性,將這種力量達到手指,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人有時候進行無名指和小指的力量訓練,很明顯感覺這兩個手指力量是最弱的,能承受有限的力量,更何況我這個依賴敲電腦鍵盤工作的人。儘管如此,如果將身體本身所具有的彈性力量達到手指,這樣的話,即使小指和無名指,也能負擔至少幾十斤的力量吧。
下麵這個視頻,是本人一時興起,晚上水房玩的時候的視頻,兩個水桶裝滿了水,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虛點。光線不好,錄影幾次才成功,還差點摔壞照相機。呵呵,鬧著玩!不要模仿哦。
要點是前腳踩地的一刹那之間,全身松到前腳湧泉穴,在前腳瞪起瞬間,感覺一股力量直到手指,將水桶拎起,然後借助身體的彈性,將水桶放下,如此迴圈起落。不是僵硬用力,因為正常情況下,人的小指和無名指承受不起這種反復起落的重量,包括慣性帶來的衝力。
不要模仿!這是自虐。控制不好會自殘!

X
精彩瞬間圖集

圖片說明:兩隻水桶裝滿水,用自己雙手的小指和無名指拎起來水桶又放下,每次最多10次。訓練手指力量。勿模仿!
武派太極拳有拿經閉脈之說,基本功訓練是指力訓練,主要是訓練右手大拇指與食指之力量,訓練辦法需要口授心傳。不是這種野蠻的自殘方式訓練。只是鄙人有時候手癢,拎水桶玩玩。我就不相信,小拇指哥有了力量,其它手指就沒有力量?

二、發力之說---掌心吐力
當我們自身一點一滴的訓練我們的內氣,訓練我們的彈性,訓練流體的傳動力量,在發力的瞬間,自然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發出的力量,如龍捲風也好,如大海的漩渦也好,自然會達到我們訓練的效果。
武派太極拳動作簡單,強調力量的源泉來源於腳跟,具體一點,當我們松到腳心湧泉穴,腳跟後蹬發力,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