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荣塘北湖吕家:龙光剑气润德堂

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宁宗皇帝赵扩宠信外戚韩侂胄,贬谪重臣赵汝愚,以理学为“伪学”,列出“伪学逆党籍”,包括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一批道学宗师在内的五十九人赫然在列,这就是史上引为争议的“庆元党禁”。刚刚升任大理寺府丞的吕祖俭,因为上书反对斥逐忠良老成之臣,被宁宗视为目无君主,“朋比罔上”,也被列入“逆党”之列,流放韶州(今广东韶关)。
吕祖俭(1142-1200),字子约,浙江婺州(金华)人,先后任衢州法曹、籍田令、司农簿、台州通判,1195年才调任大理寺。他的大哥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是一位理学名家,曾组织发起著名的“鹅湖之辩”。而他们的祖上,在赵宋一朝更是身份显赫。其九世祖吕梦奇(山东东莱人),曾任后唐户部侍郎;八世祖吕龟祥,任殿中丞,知寿州(今安徽淮南市)并落籍于寿州;其后,先后吕夷简、吕公弼、吕公著入朝为宰相,吕好问、吕本中、吕弸中、吕大器等为朝臣。一门之内,出现这么多的朝中大员,实为罕见。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吕祖俭曾祖父吕好问携全家避难南迁,至其祖父吕弸中始定居婺州(金华)。
话说吕祖俭开罪宁宗皇帝被流放韶州,人还没到,又改为流放吉州(今江西吉安)。不久遇赦,归隐于筠州高安阳春门外大愚山真如寺,自号“大愚叟”。吕祖俭生有五子,长子惟乔,于吕祖俭去世后,护送父亲灵柩回到婺州祖籍。次子惟岳徙居洛溪(湖塘)。三子惟兴,徙居梅溪洲上(丽村)。四子惟选、五子惟芳听从父亲生前建议,迁于丰城县城对河的木瓜林渡口,不久后又迁于上游的穆湖渡(泉港)。惟选曾孙北彩由穆湖迁于竹溪,北彩之孙吕伦因延佑丁巳年(1317)境内民乱,从竹溪迁于高埂。在高埂居住四世后,吕伦五世孙曰正、曰盛二人,于明宏治间(1488-1505)由高埂迁于北湖,自此开启北湖吕氏五百余年之基业。以吕梦奇作为第一世祖,至吕祖俭为第十世,到吕曰正、吕曰盛正好是二十世。
吕曰正(字端行)、吕曰盛(字素丰)是堂兄弟关系,北湖与高埂中间也只隔着一条芗水,相距一里左右。曰正、曰盛二人见北湖“平敞佳境,土田膏腴,邻里雍和,清流近环”,于是“挈家渡溪” 迁于北湖。此后,吕氏族裔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至清代初年,已“食指近千,拖青曳紫者约十之一”。北湖吕姓沉寂数百年,终于破蛹成蝶,在世人关注的目光下,华丽启程。
二十七世祖吕仕麟(字孔书,号绂轩)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靠着一挑货郎担做些小买卖,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家境日渐丰裕,成为首屈一指的富户。吕仕麟虽然一直生活俭朴,但是为人轻财重义,尤重教育。乾隆四十年(1736),丰城文庙倾圯,当时的县令召集在学诸生以及丰城富户商讨修葺事宜。考虑到连年干旱,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吕仕麟主动提出独自承担全部修缮费用,共捐出四千两银子。乾隆辛卯年(1771),省府考虑考棚太过局促,准备扩大规模,吕仕麟又主动认捐一千两白银。其后,在赣江上设立义济渡,捐银五百两;编修丰城县志,捐银八百两;省城重修旌阳庙,捐银一千五百两……吕仕麟成为名重一时的大慈善家。
而在科举仕宦方面,北湖吕氏也迎来科甲蝉联的鼎盛时期,成为令人羡慕的簪缨世家。第一个通过科举踏入仕途者就是吕光焕。吕光焕,字鸿文,号竹庄,生于乾隆乙未年(1775)七月,十二岁时对《十三经》倒背如流,把私塾先生惊得目瞪口呆,叹为“经神”。嘉庆戊午年(1798),吕光焕考中举人,三年后中进士。朝廷考虑到他的才华,拟留任内阁中书(中翰),但吕光焕是个大孝子,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离,便恳请改职,最终被任命为赣州府学教授。丰城至赣州不过几天路,吕光焕欣然赴任,“或迎一老于署以博欢,或省两亲于家以慰别”,圆了他“官虽卑可以遂其志之高,禄虽薄可以成其心之厚”的心愿。

吕光焕书“申锡堂”匾(吕品昌先生提供)

吕光焕才情卓越,被袁守定赞为“经术似康成(郑玄字康成,东汉末年儒学家、经学大师),文章似退之(韩愈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一时“南北之人莫不宗仰”,泺源、冯川、濂溪、龙山等当时著名书院争相聘请他去讲学,龙光书院也曾留下他讲学的足迹。闲来无事,吕光焕则谆谆教导族中子弟,亲自传授文法心得,“凡族中杰出子弟莫不亲为培育”,其侄子吕溶、侄孙吕式古先后考取进士。北湖吕家成为远近闻名的书香望族。
吕溶(1786-1845),字肯堂,号镜潭,生于乾隆丙午年(1786)。嘉庆己卯年(1819)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先是分配到户部,因其“状貌魁特,猷守兼优”,受到同僚喜欢,一些老官僚也对这位新科进士青眼有加,“吏胥莫敢欺”。没几年,连丁继祖母和母亲忧,回籍守制。道光乙酉年(1825)服完丧带着家眷北上,补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在户部二十四年,吕溶守正不阿,敢作敢当,虽遭同僚嫉妒,却也不得不佩服他的为人。吕溶生平独嗜酒,遇到好友来访必大醉,即便退休之后,也不加节制,反而“饮益豪”,真正是位超级酒仙。
吕溶有两个儿子。长子吕崇古,以军功候选(等待分配)。次子吕式古(原名茹古),字亘之,号小潭,自幼居于京师,隶顺天籍。道光乙未年(1835)中京兆籍举人,其后多次会试均不第,期间辛丑(1841)挑取膳录,甲辰(1844)大挑二等,吕式古都不甘心,想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更进一步。道光乙巳年(1845),吕式古终于考取进士,分配到陕西任知县。还没出京城,就听到父亲吕溶去世的消息,于是回籍守制。三年丧终,这才带着老母亲和兄嫂子侄赴陕。到达湖北樊城时,母亲因患有心悸,害怕路途迢遥车马劳顿,不想走了。吕式古无奈,便拜托兄嫂和侄子侍奉老母返回老家,自己带着妻儿继续前往陕西。在陕西等了将近一年,这才补上宜君知县的缺,因为政绩卓越,一年后调任长安(今陕西长安区)知县。吕式古一向身体孱弱,在长安这个繁华古城里迎来送往,难得消停,没多久便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年仅四十岁。
自吕光焕之后,北湖吕家的书香之气长盛不衰。在吕式古之后,有同族吕忠(字心臣,号可凡)中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吕鸣岐(字来仪,号凤冈)中同治三年(1864)举人,入县学、府学者不知凡几。吕氏一门,以诗礼正家范,传先贤之遗风,在剑邑大地吹起一股清雅之风。时至今日,更有号称“一门三杰”的北湖吕氏三兄弟,成为传承书香翰墨、书写励志故事的传奇人物。吕氏三兄弟即吕品田、吕品昌、吕品晶,都是当代卓有成就的学者和艺术大师。兄弟三人思想活跃,才华横溢,既潜心艺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创作实践和高等教育,又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文化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凭借扎实的艺术功力和渊博的文化素养,活跃于国内乃至世界艺术前沿,在各自领域均取得杰出的学术和艺术成就,蜚声海内外。

资料来源:《吕氏重修族谱》、《丰城县志》、《宋史》等

(0)

相关推荐

  • 陇县在外历史人物简介

     元  李公赐 任直隶高邮州知州等职.  明  艾 英 明永乐年间任浙江右布政使.  戚 宣 永乐十二年(1414)任建川州知州.  高 振 永乐二十一年(1423)任燕山左巳经历.  崔 忠 宣德元 ...

  • 《明清科举小知识》:进士题名碑和《碑录》

    进士题名碑和题名碑录,也是载录明清进士的重要文献.顾名思义,进士题名碑就是刻有进士名单的石碑.中国目前尚存的单科全国进士题名碑都保留在北京孔庙,共198块,其中元3块,明77块,清118块. < ...

  • 关于孙都“凤凰”传说考略

    笔者少时,便听老母亲讲:说横山呂氏官于朝,因某年回家省亲,车舆途经孙都村.村中有王氏女,面颊生疮,奇丑无比,闻过官,家人俱出门观看,却嫌其丑陋而锁于家.然一街喧哗,女子如何忍禁,于是情急之中,便攀爬屋 ...

  • 瘦石 || 荣塘北湖喻家:芗水河畔太白祠

    烟花三月,油菜花开满地黄,最是蜂逐蝶恋时.安静的芗水河,此刻也绿波荡漾,花树倒映,把一江春色渲染得厚重而多情.过了荣塘芗水大桥,南岸的河堤下,便是北湖喻家,村民喻姓,三四百人口. 明代正统八年(144 ...

  • 瘦石 || 荣塘北湖丁家:崇文重教育英才

    荣塘镇北湖村濒芗水而建,原本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泊,后来水退人进,逐渐形成人烟聚集之地.由于靠近城区,又有芗水河作为依托,这里的地理位置显得非常重要,从元代以来,北湖便作为基层政权所在地,成为重要的经贸 ...

  • 瘦石 || 荣塘吉塘张家:晨钟暮鼓清凉寺

    第一次去吉塘张家的时候,还是阳春三月油菜花开的季节.而今,油菜地早已变成绿油油的水稻,绿中泛黄的稻穗在夏风里摇曳起伏,散发出阵阵清香,看上去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吉塘张家位于荣塘镇西大约6公里处,与樟 ...

  • 瘦石 || 筱塘北下村:古村深巷大宅门

    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甘棠腹地.进入北下村的时候,被几个古老的门头吸引住.门头后面巷道笔直,巷道里的麻条石发出青幽幽的光,心里禁不住一阵激动.凭直觉,这里是一个非常有看头.也非常有人文底蕴的地方. 北下村 ...

  • 瘦石 || 上塘田西金家:黄堂甘雨泽万世

    丰城河西的曲江与上塘之间,横亘着一条并不巍峨但却久负盛名的山系,这条山系东连密岭(仙姑岭),西接飞鸿山(梅仙岭),形成一条天然屏障,把曲江和上塘分割开来.在飞鸿山(梅仙岭)北麓,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 ...

  • 瘦石 || 荣塘望郭泉井:龙剑故地风千古

    西晋太康元年(280)迁县治于丰水以西(今荣塘镇),改"富城县"为"丰城县".永平元年(291),时任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时期干将.莫邪雌雄宝剑,丰城因此闻名遐 ...

  • 瘦石 || 筱塘炉坑村:北岭灵光照嵊山

    大嵊山是筱塘境内唯一的山脉,位于集镇东约四公里,是筱塘与白土两乡镇之间的天然屏障.其海拔高度虽然只有183.1米,但是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嵊山以其山顶庙内塑有神仙之像, ...

  • 瘦石 || 上塘曹家村:春坊司谏曹曼龄

    上塘村是上塘镇机关所在地,也是原丰城矿务局机关所在地.曹家村便位于上塘集镇的南侧,隶属于上塘村民委员会. 曹姓据说出自上古时期的颛顼.颛顼元孙(五代孙)陆终第五个儿子名叫安,被大禹封于曹地,故此以曹为 ...

  • 瘦石 || 桥东扶桥盛家:犹忆先贤盛温如

    沙湖公园四面环水,中间一洲,环洲湖光潋滟,风光秀丽,人文鼎盛,被誉为"小瀛洲".历史上,此间有一盛姓村庄集族而居,故称为盛家洲.南宋期间,盛家洲出现过一位著名教育家温盛如,盛家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