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8
做最好的自己
——摘自网络
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上的一棵苍松
就做山谷中的一丛灌木
但一定要做溪边最好的一丛小灌木
如果你成不了灌木
那就做一棵小草
让道路因你而更有生气
如果你成不了海洋中的大梭鱼
那就做一条鲈鱼
但一定要做湖里那条最有活力的鲈鱼
我们不可能都做船长
必须要有人做船员
总会有适合我们做的一些事情
有大事,也有小事
我们要做的就是眼前的事
如果你成不了大道
那就做一条小径
如果你成不了太阳
那就做一颗星星
成功还是失败
并不取决于你所做事情的大小
做最好的自己
时光
席慕容
到现场观看赛跑,多数人总愿选择离终点最近的位置,我却偏爱在起跑线附近观看。运动员在起点上的美往往被人忽略。其实,当运动员们在起点脱下外面的罩衣,露出紧凑而富有弹性的筋肉,先略事活动臂膊腿脚腰肢,再渐渐弹跳着、抖擞着,准备进入比赛,那神情,那体态,那气氛,就已非常之优雅;等到运动员们在起跑线上找准自己的道位,在裁判员一声威严而悠长的预备——声中,各自凝聚起他们灵魂的注意力拼搏进取,并透过他们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筋腱显现出他们肉体所蕴藏的爆发力弹射力承受力,那他们简直就是一列力与美的活雕像。
家里有了录相机后,我常把这样的场面录下来,并用慢放、定格的方法细细品味起点之美。我看清了在比赛现场往往看不清楚的运动员们的面部表情。那起点上的表情实在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之一。倘若说恋人的表情是人类延续不灭的象征,那么,起点上的表情便是人类进取突破的希望。
人生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许多。运动场上的起点是明显的,生活中的起点往往较为隐蔽。一个想向文坛进军的青年在深夜灯下铺开了稿纸,用手中笔郑重地写下了第一行字;
一个刚到单位报到的大学毕业生,头一回走进办公室,他尽量大大方方地望着大家,大家都好奇而友善地望着他;一个才把趸来的川橘铺排在货位上的个体户,用戴着厚厚的棉手套的双手捂捂冻得发红的耳朵,嗡声嗡气地发出他的头一声吆喝:大橘子保甜咧——
一位才任命的局长,不大习惯地坐在来接他开会的轿车里,想同司机说句亲热的话却不知该拣哪一句说;一个非常走红的大明星,倚在沙发上读别人新送来的剧本,刚刚开始觉得里头的那个女主角有点嚼头;一个明天要应考的中学生,把捧着的课本贴在胸前,在忍痛关闭了的电视机前点着下巴背诵单词
预备——生命之神在行使裁判员的职责,向人们发出悠长的指令。
凡凝神谛听他的指令并尽全力准备投入的人,都是美的。
尽管在终点处会出现绝不平衡的场面,文学青年的稿子也许会被退回;走向生活的大学生也许会碰到许多的钉子;卖橘子的个体户这一回也许不能大赚;新上任的局长也许不久便调离;大明星的下一部戏也许会砸锅;中学生第二天应考时也许会失常;谁也保不齐在那等待着我们的终点上不会落伍、失败甚至被淘汰掉。
然而,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诱人,起点更弥足珍贵。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新的起跑线,失去了在预备声中大大振作起来的力与美。
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而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
《上下五千年》七十八
16 齐桓公九合诸侯
齐国虽然在长勺打了一次败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过了十多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
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
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
《离骚》八
苟余情其信姱kua1以练要兮,长顑kan3颔han4亦何伤。
掔qian1木根以结茝chai3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xi3纚。
謇jian3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苟:确实。
信姱(kuā):诚信而美好。
练要:心中简练合于要道。
掔(qiān):持取。
贯:拾取。
矫:举起。
索:草有茎叶可做绳索。此作动词,意为搓绳。
纚纚(xǐ xǐ):长而下垂貌。
法:效法。
译文:
只要我的情感坚贞不易,形销骨立又有什么关系。
我用树木的根编结茝草,再把薜荔花蕊穿在一起。
我拿菌桂枝条联结蕙草,胡绳搓成绳索又长又好。
我向古代的圣贤学习啊,不是世间俗人能够做到。
赏析: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
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当是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ni4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再看几副对联,咏河流的对联。
追梦
千秋不改泽民志;
百折难移入海心。
滏阳河
冰掩形容,雪藏心事,断盈盈千里烟波,落落此时如处子;
闲云照影,嫩柳弄丝,掬滟滟一湾春水,融融明日谢东风。
党英才
契高山亦知己,船直以为盘曲尽;
怜旧雨同此身,浪回犹记抱云来。
启君
揽三千尺水加身,心仪大海,疾徐何惧远;
纳无数微尘入腹,情系家山,清浊自相安。
01
栖qi1霞山牌楼(张帆)
四野云絪栖客履;
六朝霜叶补僧衣。
金锐:题为“栖霞山牌楼”,亦即写栖霞山之联。此联清雅幽远,如在云山缭绕之中。“云絪”即以云为垫,更见缥缈无际。下联“六朝”扣栖霞山所在之金陵,“僧衣”一语如闻禅音。动词见锤炼之功,尤其下联之“补”字,是为联眼也。
02
池州杏花村(王威)
及第欲看花,此来先祝黄公酒;
断魂皆是雨,相送休悲小杜诗。
金锐:黄公酒,竹林七贤会饮之酒;小杜诗,即“路人遥指杏花村”。两典皆与酒相关,上切池州,下切杏花村,虽未必确然,不碍文思。此联未仅止于此,上联作升学之喜庆,下联则见朋友离别依依之态。以情入酒,便生韵致。
03
淮海战役纪念馆(何战军)
天下久承平,忘战必危,来忆烽烟思载覆;
民心昔归善,赢粮不懈,从知向背定江山。
金锐:淮海战役为内战,若一味言杀敌英勇,似亦不妥,故立意之角度与分寸颇见作者功夫。上联以“忘战必危”四字串带,所忆者何?或积弱穷困之哀,或烽烟漫起之烈,或江山轮替之慨,不下定语,而读者自知也。下联“赢粮”出于庄子,谓民担粮而至,故知民心向背。两结俱沉稳而饶思辨之能。
04
湖北大冶徐泰古驿(谢志民)
溯源纪三潭叠衍,清冽其怀,尊酒岁时铭世泽;
务本惟六艺相承,行藏自省,山居驿外认乡风。
金锐:徐泰古驿为鄂东南至赣西北通道之驿站,商旅往来,今犹不绝。上起舍大背景而取一小景,既能上溯数百载,亦能引出“尊酒”一语,如见《醉翁亭记》中“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下联回到古驿,言其乡风民俗,作劝导教化之语,结句则颇见风致。
05
海门莲花峰(张荣沂)
南来吊故国遗臣,看片石零丁,一冢尘沙堆朽骨;
东去是鲸波沸雪,怅孤舟无岸,满天风霭落斜阳。
金锐:海门莲花峰有文天祥像,文天祥见宋室沦亡,尝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之叹,不胜悲恸。上联即以此落笔,衰飒之声千载之后如尚可闻。下联以“东去”拓开一笔,其境顿阔,结以景收,有悲凉无限之态。
06
自题(蔡红柳)
昔思鹏举,今守鸥盟,问明月谁同?湖海归来偕鲁酒;
既读楚辞,亦歌燕市,又危楼独倚,阑干拍遍看吴钩。
金锐:语见激昂,亦有自怡之情。上联“鹏举”“鸥盟”之对有趣,一放一收之间,其意便出,结语则豪迈豁达。下联是文人怀抱,“读楚辞”知其郁,“歌燕市”见其豪,“危楼”句一转,结句重又振起。此联为自题联,能见性情即为佳作,或层次略嫌杂乱是其瑕也。
07
钓鱼城之战(杜子腾)
一城之战推数世余波,今闻七百年血腥,试此重颁新斧钺;
四望之孤陷无边大势,故剖卅二副肝胆,请君代祭旧山河。
金锐:钓鱼城在重庆潼川,蒙古数十万众围而不克,蒙哥竟卒于军。后忽必烈复至,南宋大势已去,守城之将多自刎殉国,真节烈之城也。此联两结特见雄拔慷慨之姿,上结如见昔日金戈铁马,下结“代祭”语尤觉沉痛。上起或略牵强。
08
题拙政园(孙泽羽)
不幸斯人去后,五百年花木荣枯,或闻豪客牧猪、达官系马;
有缘他日来时,八十亩桥廊幽曲,堪与谪仙邀月、陶令卧篱。
金锐:上联未免有所遗憾,园林泉石,后人不知其雅,但作牧猪、系马之地,所来者不过豪客、达官而已,如此大煞风景,此何事也!下联欲补其憾,一园秀雅,唯在想象之中,或得稍见其面目也。两起似嫌废语,亦有寻常套路之弊。
09
题张良(张子樵)
当年借箸投锥,何图其功狗功人,可知圯上所逢,仙家早授逃烹计;
他日分茅空冢,莫管我化虫化鹤,不过尘间偶寄,蓬岛薄游鼓枻翁。
金锐:上联颇见巧趣,将数典捏合一处,翻出新意,狡狯之语,使人会心,而深味之又有蜉蝣人世之沉痛。下联取张良随赤松游之佚闻,结语洒脱飘逸。此联气息流丽,是句法变化之功,而能不流于浮华,则文字学养之能也。
一叶落&舞倾城” 14:33:02
倾城解析:上联第一分句,借箸又叫借箸代筹。当年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有个叫郦食其的儒生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他分封战国时期六国的后代。刘邦举棋不定,正好吃饭的时候问张良,张良就抓起一把筷子,一支一支的摆出来向刘邦陈清厉害关系和危害。后来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建议,没有分封。
一叶落&舞倾城” 14:33:20
投锥,在秦始王还没有统一六国以来,张良的祖辈担任过五代韩王的国相,算是地道的贵族世家,后来秦始皇灭了六国,他发誓要报仇,不惜散尽家财,寻找各地的奇人,后来终于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造了一个一百多公斤的大铁锤。用来刺杀秦始皇。只是秦始皇太狡猾,刺杀他的人太多,没成功,但也成名了。这两个典故都是有关张良的,很切。
一叶落&舞倾城” 14:34:20
第二分句功狗与功人是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大封功臣,萧何位最高。群臣以萧何无战功,不服。刘邦以狩猎为喻,说明众将如猎获有功的狗一样,只是事情成功的直接执行者,而萧何则如猎人,是事情成功的指挥者。这句意思是,无所谓刘邦怎么分张良都无所谓。
一叶落&舞倾城” 14:35:03
第三分句要和第四分句联合起来一起理解,这里当一个意群,圯上所逢是出自《圯桥三进履》,是张良在刺杀秦始皇失败后,流亡下邳时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有名,说的是一位老人曾经三次约张良夜里于桥上见面。前两次是都比张良早到,最手一次张良先到,才给了张良一本书。而且每次都故意把破破烂烂的鞋掉到桥下,张良每次都恭恭敬敬帮他穿上。这个老人就是黄石公。后来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打下了江山。最后一分句是说,其实张良当初遇到老人的时候,就告诉了他功成身退的道理,历史上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而张良刘邦当了皇帝后借说体弱多病,隐居山林,得已保全。
一叶落&舞倾城” 14:35:28
下联第一分句,分茅又叫分茅裂土,是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但张良没有接受分封,有个小插曲,刘邦问手下的将领,打下天下后你们要什么,只有张良说,能保一条小命就可以了,可见他的睿智。后面的都只是传说,历史没有记载,据说他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用这一个逸事来延伸收结,给人一种比较洒脱空渺的感觉。不要管我成仙还是没有成仙,人来到尘世不过是匆匆偶寄的,都是天地间一蜉蝣。
一叶落&舞倾城” 14:35:59
这副联上比全是实典,每一个都切张良,后分句稍微带点神话,把好几个典都捏在一起,没有对张良大大的颂扬,翻出新样,下比说他淡看名利得失。思想超脱。但结合整体来看,又隐藏着无奈的隐痕。单边四分句,句式为6767.节奏是:222.322.222.2212.修辞用典。布局一实一虚。写作手法夹叙夹议。
10
大观楼(刘薇)
新日园庭,别换三春,花癯qu2柳瘦,一重窈窕,水折山皴cun1,一重窈窕,疏风零雨俱算操持,世间光景我来后;
古人胸次,横吞万里,安惕危思,歌哭时常,兴怀亡轸zhen3,歌哭时常,倚榭登台敢称忧乐,天下文章公已先。
金锐:大观楼自孙髯翁长联后,包裹既尽,后人惟搁笔也。此联则另辟一重新境,随意指点,如作一篇游记,或状目前之景,或怀千古之思,仿佛太白醉酒,又似张癫狂草,不拘一格而丘壑皆在胸中。其行文也甚洒脱,不拘束于樊篱之内,“一重窈窕”与“歌哭时常”两处堆叠使用,正兴之所至,而有补于文气也。联之为体,若先作一圈套,必言“如此写则可、如此写则不可”,其不文也久矣。惟有蕴情其中,辅以文笔,而神思天外者,是真佳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