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账5月5日|日常
前几天网传西安一的哥车内猝死车上被贴罚单,警方通报:3名警员被处理。涉事警务人员存在执法不规范、工作不细致的问题;对责任民警予以警告处分、责任辅警予以通报批评、中队负责人予以诫勉。今天一早,煮酒读书群里,年轻的朋友提到了读西方书越多,越有身份疑惑。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才有。我在群里回应了几句:我们今天学的,绝大部分都是新文化运动以来身份疑惑的结果,悲剧的是,这个过程因着政治今天比过去更不堪了。如果没有与西方接触(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带来的身份疑惑,我们走不出大明大清。不管是西方中心主义,还是多元化,现代文明中关于人的权利的理念,全部起源欧洲,这是不能否认的,多元主义确实成不了挡箭牌。群里一位网友的观点,我也很认同:如今一些人把西方学者对社会的更深入认知,说成是把握了话语权,更是坑。在回应群友问题的时候,一位群友发了张截图,说连这个也抄,原来是复旦新贵沈某的微博截屏,他也用“太座”。目力所及,太座这个词的当代用法,发明权在我,我专门写了篇文章谈“太座”一词。后来有朋友博览群书,说民国时也有,确实,不过,我文中写了目力所及,所以,于我不是抄袭也非戏仿,而真的是“发明”,不过与前辈殊途同归而已。我没读到过朋友给我提供的素材,我想,沈某人读到博士,甚至皓首穷经,也读不到这样的书。他只能是从我这儿顺手牵羊拿走的,毕竟,他跑我微博攻击过我,肯定知道我每天挂嘴上的太座两字。后来又有网友说,太座这个词,谷歌和维基挺常见,还真不是我独创。很惭愧,我从不翻墙,没有上谷歌和维基的特权,沈博士是有的。我这孤陋寡闻,属于井底之蛙,见笑了。所以要向沈博士道歉。幸亏我行文中有目力所见可作挡箭牌。不过,多位网友宽慰我,中文维基百科在“妻子”一词的解释里,列举多种别称包括太座,但是对他们来说,微博上唯一著名“太座”就是朱老师夫人。2010年的11月19日,是我能搜索到的第一次在微博上使用太座的时间。不过这肯定不是我生活中第一次使用这个称谓。我南风窗时代的同事,都知道我管太太叫太座,那时还没有微博,只有MSN和博客呢。我2009年11月18日下午四点半发了人生第一条微博。多巧,都是第一次。就太座一词在社交媒体和文章中的推广之功,我当然首屈一指。整理公号和流水账。接着写日课,换了一张纸,结果写重了,又从已经写过的地方开始了,发现的时候,已经写了几个字了,不想浪费纸,干脆接着写下去,反正就是练笔而已。都是练。中午,煮了几棵小快菜,用自己做的蘸料蘸着吃。而家里来了客人,正在院里的葡萄架下设宴。喝的白酒是三儿的浮笙,啤酒是贾总的寒山远上。菜,大概是弟弟的手艺了。读转《大半夜的,张国立、腾讯总监都捅了马蜂窝……》,后来微博通知我,这条仅我可见。我昨晚写一段关于不想做你们这样子的人的短评后,有朋友说我悲观了。今天看到大半夜这篇文章时,我一点也不惊奇。作为一个社交媒体资深玩家,我亲历从单个的羞答答地谩骂攻击(你反击后他们还会删净自己的内容换个身份多少知道不体面),到如今疯狂的甚至有组织的举报恶毒谩骂攻击,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要以为攻击都是扁担床位的,许多真的有身份有学历),我怎么能乐观?九斤老太七斤儿,就是百年魔咒。鲁迅之了不起现代中国无人能及。我们无能为力,只能做好自己,管好带好自己的孩子,让她成为一个体面生活的人,这就是我一直说的,与社会学校争夺自己的孩子。至于未来,放心,那些养蛊的配合养蛊的,一定最倒霉,因为你们有钱有势,最适合当毒蛊反噬的宿主,有营养。我们这些连养老金都不知能不能周全的人,大不了闭嘴,躲到一隅,劳动改造,毕竟到那时我们这些垫脚石已经被榨干失去了意义。就像文革,只要躲过最初的皮鞭棍棒,后面那些革命小将的目标就转移了。读转《请求卫健委给予机会让我和专家团对陆巍医生事进行公开辩论......》。读转新京报《被拐女子拍视频寻找父母:已和疑似亲姐姐视频,父母已过世......》。后来看到封面新闻的同题报道,我一声叹息。新京报连这样的社会新闻都做不过封面了,报道所包含的增量信息比封面少。这是我当年一直讲哪有什么同质化竞争一说,同质化只有通稿。午后出门锻炼了40分钟。中午虽有风,还是挺热的。立夏出点汗,挺好。接着去电信局,续办了明年的宽带。服务员态度很好。等候时读书。今天有新闻说,三名重庆入境回国人员,疑从印度感染变异新冠病毒。回到家,给手机充电,读书,充满,出门,钟点工要上班做饭去了。这两天没写东西,心不静。收拾菜。今天立夏,乡谚“立夏见三鲜”。正好家里寄来的淡笋,我做了油焖末季春笋(淡笋,我家仅存的竹笋),炒嫩蚕豆。除了昨天的剩带鱼。都是应季时令鲜货,前日从江南快递来京的。笋和蚕豆,据说是江南的地三鲜之二。三鲜何物?晚上与故乡徐宏杰兄交流,他提供的乡邑前辈民国旅游美食名家诗人东吴大学教授伍稼青(受真)先生在所著《武进礼俗谣谚集》资料中云:“树上三鲜为樱桃,青梅,香椿头;地里三鲜为苋菜,蚕豆子和元麦櫑(音,应禾字旁),一说燕笋;水里三鲜为鲥鱼,白虾,海狮。”我有些疑问,立夏时节,香椿头已过季,燕笋也已过季,这个季节,故乡只有淡竹笋了,立夏前后和蚕豆苋菜当季,当然蒜苔也当季,也有一说,蒜苔是地三鲜之一。我跟徐兄说,伍先生虽是故乡出去的大文人,但不事稼穑,有时记录乡下诸事,难免错讹,也未必可全信。元麦櫑是何物不懂。小时候故乡也种元麦,分田后即不见了踪影,长大后才知即青稞,产量很低,主要磨成粉,用开水调制成干糊汤,俗称麦be,也可捏成球形或圆饼型,可随身携带食用,彼时无糖,加糖精最佳。钓鱼用其下饵,俗称瘾荡。跟姑娘两人单独吃饭聊天。今天聊得也很好,姑娘坦承自己学习的缺陷,尤其是基础知识的缺陷,包括造成缺陷的原因,她觉得怎么努力也弥补不上了,而且,她说明天第二次模拟考试,她觉得如今最大的压力,来自考试考得好了。考得不好,心态就好,反正这样;考得好了,各种人都有期待,而她就紧张起来了,甚至产生生理反应,胃疼脖子疼的。我笑着劝她放松,反正我不给她压力,都无所谓。也聊到了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考试的方法,我也给了些建议,包括作文,包括好文章的标准,义理考据辞章,顺带,我给她读了遍我前两天刚写的《难忘江南的青菜》。期间她提到有一次课间,聊到文革,她脱口而出,说文革很热闹啊,把她老师吓了一跳,后来才知道是在闹着玩,我也吓了一跳,她说她当然知道文革很不好,虽然教科书上提的很少,当时就是开玩笑。我很严肃地跟她指出了,这类事不能乱开玩笑。玩笑成了习惯,也就很难严肃对待造成的苦难了。她点点头。吃完饭,她休息一会,我就告辞了。路上遇见一个年轻姑娘,瑜伽馆推销员,追着一位稍胖的女士,向她推销,稍胖的女士穿着一家蔬菜生鲜的文化衫,直跟姑娘说,我一个卖菜的,你看我穿的衣服上就写着,没钱没时间练瑜珈,练的都是你们这些漂亮有钱有闲的小姐姐。那姑娘很执着,跟了很长路,不过那位稍胖的女士耐心和态度真的很好,都是和颜悦色半开玩笑地拒绝,要是换了人,即便是我,恐也难有此耐心和好态度。我在后面看着想,这推销的姑娘,到底是好销售还是不好?眼光好呢还是不好?不好说。要说好,起码也不应找明言而且就穿着蔬菜生鲜体恤的女士;要说不好,这位女士很有耐心,换别人,估计会恶言相向了。哎,方法好坏,都要看目的。回家路上继续读书。到家,先读完《九王夺嫡》。接着开始写老不着调朱学东,写了一个开篇,千余字。五一小长假,轻松读书三本,《暗红》《袍哥旧事》《九王夺嫡》。日课正常。锻炼正常,两天一次。流水账正常。另写难忘江南的青菜一篇,3000余字,今天又开始动笔写老不着调朱学东。每天给姑娘买菜做饭,自己戒酒控肉,并自制减肥餐。办完宽带续约,开始收拾屋里的书。
5天内成功减超两公斤。但不知何故,嘴唇上火了。今日立夏,按旧俗称体重,说疰夏啊。午夜,打开《王公之泪》。这个时候读与印度相关的书籍,也是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