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杜牧 |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杜牧

其一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其二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译文:

其一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其二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

注释:

⑴齐安:今湖北省黄冈黄州一带。
⑵两竿:这里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
⑶相倚:形容荷叶密密层层地依偎在一起。
⑷梦泽:即云梦泽。唐李白《〈大猎赋〉序》:“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大半。”蒹(jiān)葭(jiā):指芦荻,芦苇。
⑸干:触犯,冒犯;关连,涉及。

赏析

第一首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在古典诗词中,可以摘举不少写风荷的句子,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周邦彦《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几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几句词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而如果只取其一点来比较,应当说,杜牧的这两句诗把风荷的形态写得更为飞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这里,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文心雕龙·物色篇》),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动态;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同上),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南唐中主李璟有首《摊破浣溪沙》词,下半阕换头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历来为人所传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却认为,这两句不如它的上半阕开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并赞赏其“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而原词接下来还有两句是:“还与韶光共顦顇,不堪看。”这几句词以及王国维的赞语,正可以作杜牧这两句诗的注脚。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其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受到排挤,出为外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了。

第二首诗也是描写秋天的齐安(黄州)景物,寄托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怅恨心情。全诗写秋日雨景,通过秋声楚雨,阶前梧叶,构成秋雨图画。诗中字字皆秋色,句句皆秋色,吟之身寒,且融入“哀吟”等主观情绪,愁恨袅淡,一咏三叹。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0)

相关推荐

  • 葛晓音:从情景关系的处理,看“小李杜”七绝的艺术创新

    文/葛晓音 杜牧和李商隐在晚唐以诗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小李杜".这两位大诗人因性格和诗风完全不同,各自的特点极为鲜明,几乎无须比较.但是由于二人都以七绝见 ...

  • 杜牧站在溪桥远眺,写下一首千古伤心之作,从开篇到结尾句句断肠

    杜牧所生活的时代是晚唐,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及"牛李党之争"之后,整个大唐王朝早已是摇摇欲坠,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生活在那 ...

  •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虽然夏天已经远去,但唐诗中的夏天,依然绝美如昔

    人们常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实际上,四季循环不断,从春天到夏天,再从夏天到秋天,最后又从秋天到冬天,天地万物就这样生生不息,直到永远. 此时,北方很多地方,萧索与寒冷早已 ...

  • 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精彩唐诗《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说到诗和词之间的区别,似乎觉得所描绘的内容也是重要的区分点.比如说在唐诗和宋代的诗歌当中,我们经常看到对景色描写的诗句. 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这是宋代诗人笔下美丽的景色.而对比 ...

  • 硬笔书法——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硬笔书法——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唐代: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朗读:陈琅)译文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 ...

  • 落叶的回忆 :病中偶句二首

    病中偶句 作者:落叶的回忆 十日九难出, 蹉跎又一秋. 苍生因疫苦, 吾独为穷愁! 病中偶句(二) 作者:落叶的回忆 一岁蹉跎尽, 徒留鬓角霜. 病浓药当酒, 月冷夜偏长 作者简介 落叶的回忆:安徽省 ...

  • 【汗滴化雨伴笔耕】红尘一笑//雨中偶题

    雨中偶题 雨中偶题 文/红尘一笑 都说雨是天地的精灵 沟通了时空对立的隔漠 染绿了大地的角落 都说雨是慈悲的圣水 浇灌了燥热的折磨 让秋的沉甸 醉红了农人长久的奔波 都说雨是激情的飞泻 在欢快的弦律中 ...

  • 看图识唐诗(88)杜牧·齐安郡晚秋

        杜牧·齐安郡晚秋(选自文东 著<当你读懂唐诗千首>律诗卷) 柳岸风来影渐疏,柳岸自从秋风刮来柳影渐渐稀疏, 使君家似野人居.我所入住的地方好像村野人所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这里闲云 ...

  • 春晨偶题(外二首)

    春晨偶题(外二首) 作者:红尘一笑 作者简介:红尘一笑(张锐),陕西白水人,痴文好诗,不谙诗律词道, 用心写作,用情感人,自称诗痴,平生无悔,愿化烛化蚕! 春晨偶题 莺歌燕舞总是春, 绿肥红瘦两深深. ...

  • 春游高地偶题(外二首)

    春游高地偶题(外二首) 作者:王莲娜     主编:非   鱼 白雾绕高地, 碧波漾春塘. 柚香浮云动, 彩蝶逐花忙. 葛布巍屹立, 望基石留金. 九牧流芳世, 怡国此中驻. 附注:高地村是两条小溪围 ...

  • 《偶题、咏瑞金之春》外一首,作者/刘代金

    荐赏 刘代金 佳作 作者简介 刘代金,男,广州.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工作期间,曾参加过全国教材教法研讨会并参与教材编写.现在十一家杂志社任理事和十多家诗团任会员.在各级各类刋物上发表一百余篇诗和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