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 ||周长荣
相关推荐
-
在农村,再也听不到的一句话:捎信儿不捎
"捎信儿不捎"是河南豫北地区的一句方言,但是现在已经很难再听到了.这句话是以前人与人之间打招呼的常用语之一,可随着时代发展,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句被以前的人们放在嘴边的口头语已经 ...
-
封面阅读 ‖ 母亲的夏天
母亲的夏天 文/孙梦秋 清晨六点,太阳还没有起床,村里就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半个小时之前,在熹微的天色下,随着晨风送来的鸟叫声,安静了一夜的村庄有了微微的骚动,像湖面泛起的微波,只是轻微的一阵,一切又回 ...
-
秦志峰:【家有儿女】
家有儿女 ◎秦志峰 [作者简介]:秦志峰,1975年生于中卫,一边务工务农,一边读书写作.酷爱读书,闲暇创作文学作品多篇,百万余字,公开发表数万字.宁夏作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品:<快乐,看上去很美 ...
-
很多农村在村头都有一个老树,有啥说法吗?你村里有吗?
文/农夫也疯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这首小令,短短28字却意蕴深远,其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
-
干罗罗馍——关中农村庆丰收的犒劳品
--感谢驰风轩主赠送驰风轩签约艺术家著名艺术家董学颜先生书法 关中农村的美食多种多样,尤其是每当三夏大忙结束,丰收的喜悦就会在农家的美食中体现出来. 棍棍面.瓤皮子(凉皮).摊煎饼.烙饸饸(两层煎饼中 ...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春来又想个儿粑》
春来又想个儿粑 前天,诗人胡晓光在作协群里发了一张照片:白瓷盘.盘里摆着两个蒿子粑,深绿细腻如墨玉璧.还附了几个字:"春天来了,就欠这一口!" 我回答:"哈哈哈,我也欠这 ...
-
老人院里的老石器 ||周长荣
作者:周长荣 手记:写了一篇叫做"碓"散文贴在"淮水安澜"的文学版块上,一位文心月的先生发了一通感慨:"一直有个想法,如果现在将这些农耕时代的工具重新 ...
-
老表 ||周长荣
作者:周长荣 从上海回来几天了,总想提笔写点什么,又不知从何下笔. 去上海是为了会我64年从未谋过面的老表. 准确地说,我小时候,老表见过我.这次见面的时候老表还笑着说他去我家时,特意买了两个泥鸭子送 ...
-
运河缘未了 ||周长荣
作者:周长荣 为了改善我们晚年的居住条件,免受阴暗潮湿的老平房内蚊子苍蝇老鼠的闲气,女儿要给我们老两口买套单元房,带我们看了多处,不是老伴不满意就是我自己不满意,后来在运河边的一个小区,选了一处电梯房 ...
-
老照片里的记忆 ||周长荣
作者:周长荣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于1955年摄于清江浦亦庐照相馆.已经保存了60多年,虽然影像的四边都模糊了,背后的故事却让终身难忘. 座者为爷爷,后排站立者为父辈兄弟三,爷爷前为作者 这张泛黄的老照 ...
-
城南旧渡 ||周长荣
作者:周长荣 写这篇文章的动因是看了[2021年2月25日]<清江浦人家>公众号刊发的葛华先生的"运河渡口"一文,他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家门前不远的运河渡口. 渡口位置 ...
-
安东盐阜新春行【七律8首】||周长荣
作者:周长荣 题记; 因疫不可远足,且作周边游.辛丑正月初五,安东盐阜,唐集芦蒲,云梯五岛,携妻女带孙儿,沫春风习习,实感触多多.记之. 1.月塔 还遗千载宋时风, 独立涟城唐集东. 百姓传闻姑嫂事, ...
-
寻找李更生||周长荣
作者:周长荣 昨天累了,一觉睡了八个半小时,今天早上5点半才醒.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浏览一下订阅号里的<清江浦人家>. 今天是星期日,照例是赵老师的专栏文章,题目是"膝 ...
-
小 街 头||周长荣
作者:周长荣 小街头是指淮安保健院向南,新民西路和人民路交叉口偏西南方向的一条长不足300米宽不过四米的小街. 老清江浦人都这么叫. 进入小街,熙熙攘攘,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包子.馒头.窝窝头,烧饼葱油 ...
-
【往事】刘老庄的日子 ||周长荣
作者:周长荣 刘老庄,是一块曾经燃烧过的土地,是一块融进了民族精神的土地,是我们淮阴人心里的一方圣土,而我那三年的起点第一站就是刘老庄. 1965年,三年的初中学业结束,我从当时的清江市第一初级中学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