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枭雄陈恩元1:武功高强的桂系将领
蒋家红原创
陈恩元,字子惠,号炳南,1893年生于文桥区同义乡仁山口村(今属文桥镇百仁村委)。1904年在全县高等小学堂读书,因成绩优异,翌年由学堂保送入桂林府中学堂读书。1908年弃文习武,转入蔡松坡(蔡锷)在桂林创办的陆军小学堂炮科学习。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他先后担任国民党桂系第四集团军第七军四十五师参谋长、第四集团军司令部少将副官长、第四集团军第八军教导团团长、第七军第十九师副师长、陆军第二十九师师长、兴全灌警备司令兼全县县长、桂林区民团指挥官兼参政监督、广西民团干部学校校长、首任桂林市长、广西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国民党中央监察院监察委员、陆军中将衔。
武功高强的桂系将领
陈恩元1893年在文桥区(民国时称为区)同义乡仁山口村(今文桥镇百仁村委陈家自然村)出生。陈家村村后石山突兀,形如靠椅,风水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出大官的风水宝地。文桥古时流传“廖家的谷子,易家的银子,邓家的顶子”这一说法。自古以来,陈家在文桥当地算不上名门望族。文桥本地人也喜欢把新塘、定美、百仁三个村委戏称为“东三省”,意为贫穷、偏远之地。在文桥本地,百仁村的教育、经济状况并不被文桥人看好,但陈氏家属却出了陈恩元、陈科元两个国民党将军,这当然与陈家先人崇尚教育,一心希望后人能出人头地有关。陈恩元官至国民党陆军中将,陈科元官至浙江省船舶总队少将总队长。掀开全州民国史,能混上中将这一军衔,后来又能当上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仅陈恩元一人而已。陈恩元当过首届桂林市长,长期盘踞桂北,叱咤风云一时。陈恩元闻名于当时并不奇怪,他既当过师长,又做过市长,影响力横跨桂系军、政两界,资格很老,阅历丰富,在桂北地区有相当的潜势力。
陈恩元幼年家无片瓦,不仅无书可读,就连帮富裕人家看牛,人家都嫌他年纪小,他父亲将他送给一个游走四方卖膏药的郎中做学徒。这个膏药师父有一身真武功,很赏识陈恩远的聪明伶俐,将武艺倾囊相授,且传了他一套苦练的秘法。据文桥百仁村委陈家自然村的老人说,陈恩元少年时在家乡练功,能一步越过一丈多高的围墙,轻功了得,身手十分敏捷。陈恩元不仅轻功很好,还精通少林拳,国术底子深厚,为人足计多谋,有胆有识。民国8年(1919年)冬,他在广州曾挺身挥拳击倒数十人的围攻,救护了原在广西陆军速成班的教官甘象贤。民国12年(1923年),陈恩元在文桥下九里团练局于酒席筵前一声暗令全歼匪徒19人,缴获驳壳枪6支,步枪十余支。
陈恩元好武自有渊源,文桥人崇道,民国时很多人爱好武术,经常外出学武,很多外省武师来文桥比武,均大败而归。文桥毗邻湖南省东安县,东安县紫溪镇的民众也十分爱好武术,有很多出名的武师,到处开馆授徒。百仁村离紫溪市镇很近,陈恩元就是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爱好武术、拜师学艺、拥有一身本领并不奇怪。
陈恩元的武功在桂系军界享有盛名。20世纪30年代,桂系军阀正要加强武装力量和提高部队武艺素质,大力发展武术运动。1936年元旦,广西全省第一届国术运动大会在南宁跑马场(今桃源路市体育场)正式拉开帷幕。李宗仁、白崇禧等亲临大会观看。比赛项目有散打、长兵、短兵和对抗赛等。报名参赛人数多达1000人,参赛人员分别来自省政府直属机关、第七军、第十五军、公安局、宪兵团以及全省各县。比赛非常残酷,有些人比武后受了重伤,见此情景,有人中途退赛,最后参赛人员达600多人。运动大会聘请中央国术馆教导处处长吴俊山、副处长郭锡山和形意拳教授伍伯年担任裁判副总长,四十四师师长王赞斌、桂林民团总指挥陈恩元任裁判总长。陈恩元担任此职,由此可见他在广西武术界的地位。陈恩元热衷武术,从军、从政后,他还聘请家庭武师,以便及时和武师切磋、请教。

《全县志》上的陈恩元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