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创院 搭起成果转化之桥
建设科技强省,不仅要补齐硬件,加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还要把更多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6月9日,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挂牌成立,发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不纳入机构编制核定范围、不明确机构规格、不核定事业编制,本部将布局光谷,目标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从科研成果到到产业应用,这边是科研的高峰,这边是企业的高峰。两个高峰之间是一个山谷,被称作死亡之谷 ,很多东西过不去。(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那就要搭一个桥。”
桥的这头,是科研创新。武创院设立“体制机制创新17条”,实行全员聘用制、无行政级别,市场化的内部薪酬分配机制,对聘用的本市国家公职人员实行“保留身份、编制封存”,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创新是一个高度冒风险的行业,实际上犯错误是一种积累、是一种变相的收益,要给创新赋予一个能够承担起风险的治理体系,现在武创院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支持。”
桥的那头,是万千企业。武创院将开辟“五找”模式,主动为企业个性化匹配“找技术、找资金、找人才、找场地与找市场”的服务。
武创院筹建办常务副主任、武创院常务副院长姜铁兵:“通过武创院这种科技成果转化的枢纽平台,主动为企业去服务,缺资金给你找资金,缺技术给你找技术,使得企业他可以从科技成果它就变成一个项目,有些企业从小企业可以变成规上企业,变成上市企业。”
连接科创成果与承接企业,武创院将按照“项目经理制”运行,打造“1个科技成果转化 + 1个技术团队 + 1个投资包”的模式:其中,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由武创院投资决策部门,依照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全球范围内甄别确定;技术团队、研发队伍面向全球招聘;投资包由企业、社会资本和武创投共同参与投资。今天的成立大会上,就有资本、技术平台、人才三类项目共30家单位、技术团队与武创院顺利签约,其中资本集聚项目授信超过2000亿。下一步,武创院还将进行院长全球遴选工作。
武创院筹建办常务副主任 武创院常务副院长姜铁兵:“资本、技术、人才,通过我们武汉的营商环境的改变,尤其是创新环境的改变,创新生态的改变,都能够把这三种资源集聚到武汉。”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尚大原 张龙 罗浩洋 责任编辑 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