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村 孙香稳:淳朴的邻里关系
淳朴的邻里关系
荆轲村 孙香稳
厂子放假了。我便天天闷在家里,不巧 ,不小心扭伤了膝盖侧骨,这更成就了我的懒散,用"日晚倦梳头"毫不为过。
每天赖在床上,日上三竿起来,坐在桌边,看看手机新闻 ,音乐细胞太少 ,很少听,再就翻翻书,手实在痒痒了,在纸上咧咧几句。
这日,正写着,往下却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字眼。就听老公喊:“李婶打电话叫你去玩牌呢。"说是玩牌,其实就跟游戏差不多,都是老头老太太,除了张叔就是李婶的。儿女多在外地工作,只有到年八二十九的才回来,平常也就下下棋,玩玩牌消磨时光。玩牌不说输赢,只图热闹,乐呵。这不,肯定人手不够,去吧,哄他们高兴,自己也落个身心轻松,何必"为赋新词强说愁"呢。
老公也想让我出去透透气,要用车子送我,不用,慢慢走还是可以的。都是街坊邻居,没走几分钟就到了。刚进屋,就听人称大嗓门的李婶喊:"我蒸的黏窝窝,快尝尝粘不粘。"说着递给我一个。窝窝的行状像刚出土地小蘑菇,圆圆的中间突起一个小尖顶,白里泛黄 ,这是江米面和玉米面的共同体,上面镶嵌着玛瑙一一红枣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光看这诱人的颜色就垂涎欲滴。我咬了一口,细腻,绵软,粘而不沾牙,枣子的甜味儿加上米面的清香,达到了极致。
"婶,再来一个。"
"得了吧 你,那可是粘灶王爷嘴的。"在一边待着地快嘴王婶说话了。
在我们当地,有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上天延好事,下界降吉祥的说法。意思是说: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摆好糖果和粘窝窝送灶王爷上天,让它封灶王爷的嘴,在向玉帝汇报这一年的工作时,多替老百姓说好话,多多降福百姓。这充分说明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吃吧,自己拿。"李婶爽快地说,"到时再蒸,面,枣都有,怎么着等孩子们回来也得蒸。"
"那走时我拿俩。"王婶倒不客气了。
"拿吧,谁吃谁拿,这么多呢。"
"都吃咱的那不行,谁有差样地可别忘了分分,让大伙都尝尝。"李婶的老伴李叔佯装生气地说。
"这不都费话吗,啥时不分了,"一直坐在一边不吭声地张伯插言了,"来,别说了,玩会儿回家吃饭。"那饭还不好吃,就老俩口,一把火就熟了。今年老人的儿子们不回来,说是道太远,孩子太小,不方便折腾。
"老张头,又差俩块啊 ,没零钱了。"快嘴王婶说。 "不行,一分也不能差,必须给。"张伯阴沉着脸说。
"怎么了,这是?平常谁差谁的不是常有的事吗,谁在乎过那几块钱儿,咱别真应了那句一一酒越喝越厚,钱越玩儿越薄啊。"李叔接着说。
" 什么呀,还不是为过年了 ,全家凑不到一块儿,心里空落落地。"
" 就这呀,我们老俩口和你们老俩口除夕一起过,至于那么心小吗?真是地,不害臊。"刚好被进来叫王婶吃饭的王叔听见接过了话茬。他们只有一个女儿,嫁到了外地。
"得了,得了,大过年地咱都高兴点儿,只要孩子们高兴,怎么着咱都高兴。"
......
大家七嘴八舌地一阵炮轰,把张伯满脸的乌云吹跑了。
老公接我来了。
"小李,我这灯泡咋不亮了,你看看。"李叔说。
"好嘞。有叉梯吗?
"没有。"
"去搬吧,我家开着门呢。"王叔道。
经过老公的一番仔细检查,线烧断了,重新接好。
"干脆都别走了, 咱们先吃个团圆饭。"
"算了吧,以后再吃吧。"张伯笑着说。
"哎,小李,明天有空帮我把那大木头劈了。"走到街口王叔又忙说。
"行,没问题,有什么事言语声就好。"
远处传来鞭炮声,稀稀疏疏的,这是年由远到近地脚步声。年,对于老人而言,应保持矜持,待在闺中,不得露面;对于儿童而言,应早早到来 ,喜吃糖果;而对于青年来说,年的到来 ,可助其增长知识 ,武装自己。
裹了一件桔红色衣衫的夕阳挂在树稍,像一位俏丽的老人坐在树枝间小憩 ,安静 ,祥和,给人一种说不出的亲近之感;同时又给人以心灵的慰藉.美的享受。
这就是我们这纯朴的邻里关系。
我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而庆幸,而自豪。


投稿请加微信
学作文请扫码咨询
——点赞是一种鼓励,分享是一种支持——
肃宁瞎咧咧
草根文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