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事语第七十一注

(0)

相关推荐

  • 《战国策》名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摘自<战国策·赵一·张孟谈既固赵宗> 解释:汲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原文] 张孟谈既固赵宗,广封疆,发五百,乃称简之涂以告襄子曰:&quo ...

  • 古籍名句|《管子》名言合辑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汉书·艺文志& ...

  • 《管子》事语第七十一全文翻译

    桓公问管子曰:"事之至数可闻乎?"管子对曰:"何谓至数?"桓公曰:"秦奢教我曰:'帷盖不修,衣服不众,则女事不泰.俎豆之礼不致牲,诸侯太牢,大夫少牢, ...

  • 春秋繁露·郊事对第七十一注

    廷尉臣汤昧死言,(廷尉,古代官职名,西汉时也称大理.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列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官有正和左.右二监.汤指张汤 ...

  • 管子 事语

    桓公问管子曰:"事之至数可闻乎?"管子对曰:"何谓至数?"桓公曰:"秦奢教我曰:'帷盖不修,衣服不众,则女事不泰.俎豆之礼不致牲,诸侯太牢,大夫少牢, ...

  • 北墨作品 I 墨言墨语(七十一)

    纯文学,从来不曾孤独过 明知曲高和寡,偏要风雨兼程 1 北墨文穓--明知曲高和寡,偏要风雨兼程! 2 一辈子,很短,很短!来不及奢侈,经不起挥霍,甚至来不生气,来不及珍惜,一转眼,就到尽头了. 3 唯 ...

  • 管子·国蓄第七十三注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 ...

  • 管子·地数第七十七注

    桓公曰:"地数可得闻乎?"(地数即地理之数.)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已知大道,而不表现出来,这是最高明的德.知大道而不表现,这也是大智若愚的内容之一.为什么为表现出来?大道不是求物利的工具,所以不用表现出来让人赞赏.真知,是透彻之知,透彻之知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一章

    原文: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王弼注:不知知之不足任,则病也. 今译:不知道人的思维.思虑是不足以被完全依靠的,就是犯了错误. 备注:(淮南子<道应训>:"秦穆公兴师,将以袭郑 ...

  • 管子·海王第七十二注

    (马元材云:"海王当作山海王."然此篇言海王乃取意齐乃海王之国也,不必拘泥言财政经济必言山海,而以为当名"山海王"者.)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藉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