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John,我们分手吧!
最近一首名为“Dear John”的中文歌曲突然火了起来,它不是新推出的流行歌,而是出自1999年的老歌,演唱它的台湾歌手比莉生于1952年,今年已经65岁了。

比莉的歌声略带沙哑,富有磁性,歌曲的旋律婉转悠扬,娓娓动听,就在道长沉醉于歌曲的时候,却被一则关于歌曲名字 “Dear John”的留言吸引住了。
留言是这么说的,在西方,如果收到以“Dear John”开头的信,那就代表大事不妙,因为这个词早已成为分手或者绝交的代名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由于男人们应征入伍,常年在外征战,他们的妻子或女朋友无法忍受长时间的空虚寂寞,纷纷移情别恋,另寻他人。
这些女人给原来的情人写的绝交信,往往都以“Dear John”来称呼对方,信的开头一般也是固定的:“我已经找到了我的另一半,但他不是你。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分开的好。”

对浴血奋战的战士来说,在战场上收到远方爱人的绝交信,无疑是痛苦的,更为痛苦的是,他们都被统一地称呼为“Dear John”,刻骨铭心的伤感让这个词在战后广为流传。
从此,“Dear John letter”特指一个女子写给丈夫或男友表示分手的信件。
2010年,由查宁·塔图姆和阿曼达·塞弗里德主演的美国电影《Dear John》上映,一周时间,就把连续7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的《阿凡达》拉下马,登上周票房冠军的宝座。

影片讲述的是美国陆军特种兵约翰,回家乡渡假时结识了清纯可人的女学生莎文娜,两人很快陷入爱河。莎文娜不仅让约翰重新认识了爱情,也让他开始正视与父亲的沟通问题。
假期结束后,回到部队的约翰只能通过信件和莎文娜互诉衷肠,就在两人的爱情即将开花结果时,美国爆发了911事件,自愿参与波斯湾战争的约翰日盼夜盼,盼来的却是莎文娜的分手信。

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思的同名小说,该小说曾是《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冠军,并被翻译成了35种文字,全球销量4500万册。
道长没看过小说,但就电影来说,个人觉得非常一般,平淡如水,毫无激情,媒体对它的评价也普遍不高,都认为它票房上的成功,是沾了原著小说的光,毕竟原小说在美国拥有一大班年轻的女粉丝。

所以,今天道长给大家推荐的不是电影《Dear John》,而是歌曲《Dear John》,最后,还给大家留下一个问题:
如果“Dear John letter”是指女子写给丈夫或男友的分手信,那么男子写给妻子或女友的分手信,用什么英文来表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