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许久未有的情绪爆发

今天旭旭的情绪爆发了,他已经很久没有在我面前这么猖狂的骂人了。早上的时候他说了两句脏话,我让他做了20个蹲起,他情绪还算平稳。但下午的时候,他不停地连续骂人。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接旭旭上课,我在前门,他在后门,他从后门出来眼睛直盯盯地看着我,那种不算凝视的凝视让我有一些不舒服,不是他的眼神冒犯了我,而是在那个眼神里,我读不出丝毫的情感。他像一个机器一样走过来,我想在他的眼里,我似乎也是一个机器,一个会在他表现好的时候给他贴贴画,让他听歌,给他讲故事,陪他做游戏,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让他做蹲起的“机器”。我充满了情感地对他,但是除了他的进步,我感觉不到任何一点情感的连接。那一刻,是难过的情绪充斥着我的内心。
“不被记得”和“被遗忘”是我们要面临的习以为常的主题。
但我不甘心,我想要挑战这个行为。
“旭旭,你看到我了吗?”
“没看到。”
我用沉默代替了评价。“你看到我了吗?”
“没看到,看到了。”我会因为他说没看到而觉得他在胡说八道,但现在我更生气的是他在胡乱猜测。
“旭旭,你的眼睛看到我了吗?”
“看到了。”他眼睛使劲儿地睁大盯着我。
“看到老师就要问好。”
“马老师你好!”
我把这项训练内容也放在了绘本中。
“我们看到了鼠小弟,我们来和鼠小弟打个招呼吧。”
“鼠小弟你好!”
每次看到旭旭,他还是会盯着我看,我就会这样问他。
“旭旭,你看到我了吗?”
“没看到。”
“你的眼睛看着我,我的眼睛看着你,我们面对面,我看到了你,你看到我了吗?”
“看到我了。”
我又把手势加上了。
“你的眼睛看着我,我的眼睛看着你,我们面对面,我看到了你,你看到我了吗?”说道“你”的时候,我就用手指指他,说到“我”的时候,我就用手指指我。轮到他回答的时候,我就用他的手指着他,引导他说“我”,我用他的手再指向我,引导他说“你”。
“我看到你了。”
终于这场没有引发暴风雨的前奏结束了。
但当我再看到他的时候,暴风雨来了。
旭旭走在前面,阿宇走在后面,“马老师好!”阿宇很自然地和我打招呼。我回应了阿宇,然后等着旭旭打招呼。他依旧这样看着我,从我面前走过。
我叫住了他。
“旭旭,你看到我了吗?”
“没看到。”
我用了上午的方法,但是这次不管用了,他根本不再思考问题了,他就在猜测答案,他的这个问题在上课的时候也显现出来了。这让他根本不会思考任何听到的话,就会根据他听到的内容,做肯定的回答或者否定的回答。
我很生气,和他面对面站着。
他开始往下跑,我拉住了他。
他开始骂人了,止不住的骂,楼道里只有他的声音。
他已经很久没在我面前这么猖狂地骂人了。
他开始靠近我,用手拉住我的手。我躲开,他开始用身体退后靠近我,一边靠近一边骂。后来跑出去了。等我找到他的时候他在礼堂的拐角处,我让他做蹲起,他开始暴躁了,但也做完了。
“你做错了吗?”
“没错。”我想是我的问题有问题,他理解的不是前面骂人的行为,而是他的蹲起动作是否做错了。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问题。
“骂人对吗?”
“不对。”
“老师喜欢你骂人的行为吗?”
“老师喜欢我。”我重复了自己的问题。“不喜欢。”
“你骂人不对,向我道歉。”
“向马老师道歉。”
“向我说对不起。”
“马老师对不起。”
至此,我们的对抗宣告结束。
我开始进入了反思。
我为什么要问:“你看到我了吗?”是想表达——看到老师要问好。其实他的情绪的问题并不在于他不知道看到老师就问好的行为表现上,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是这样“目中无人”,突然让他和老师问好,他会有些不习惯,不适应,行为并不能主动做出来。这个行为还需要更多的引导。他情绪的爆发点在于对我的问题的理解。他语言理解能力就是弱,我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理解我的问题,这势必会引发他的情绪。但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他的语言理解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但引发了情绪之后,旭旭控制能力弱,不能控制自己,从而隐藏自己的情绪。“因为生气,所以骂人了。”这句表达和逻辑都没有问题,问题是他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在生气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如果没有在具体的情境中,他在一个平稳的状态下,他只是知道了我们教的方法,但如何运用这个方法,他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今天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让他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呢?从我这里来说,我在这一点上的教育敏感性有些弱,我没有把目标渗透到每一个和他接触的瞬间,我在处理的是他理解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没有预判到这可能会造成他的情绪,在他情绪爆发的时候,我想的是如何迅速稳定住情绪,或者将他的影响降到最低,比如他发脾气其他人听到作何感想?再比如他这样跑出去会不会撞到其他孩子?我想的是——寻找最有效的方式控制他,但是我忘了此时此刻也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他应该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是让他在一个心生恐惧的环境中,而是让他在一个不知所措的环境中,告诉他他应该怎样做。
教育不只是一间教室的课堂,教育也不只是面对面的个训内容。教育是整个空间和时间,是我们面对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