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气势磅礴的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惊艳了世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一起被称为“李杜”,并有“诗仙”的著称。李白性格豪迈,又是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具有豪放飘逸的特点,并具有盛唐气氛,因此,李白的诗歌作品即使是抒发一种离人思妇的感觉,也会呈现出气势雄浑的画面。如李白的经典诗《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是李白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士兵和家中的妻子互相思念之情。对于离人思妇的感受,一直是诗人热衷的话题之一,然而,一般的诗人写得比较狭隘,而且太苦了,李白的诗却是在一开始就打开了境界,气势雄浑,足以惊艳世人。

首先,这首诗的前四句话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描绘出了一幅气势雄伟、境界开阔的边塞图,有关、山、月三种形象,也就是说,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在云与海之间穿行,浩荡的长风吹过数万里,直到士兵所驻守的玉门关。

这首诗的开头有两点惊艳世人,首先,天山指的是祁连山,祁连山位于中国的西部,说它是月落之处更合理,但李白为什么说它是月升之地呢?主要是因为李白站在士兵的角度去写,当他们戍守在天山西部,回望东方时,自然而然看到的便是“明月出天山”的景象,结合天山的云海,这苍茫的景象要不是李白那样胸襟浩渺的人,恐怕很难写出来。

其次,就是“长风”之长上面,李白说它一吹就是几万里,可以看出它的势头比前两句更强大,而且境界也更开阔,对于戍边将士来说,他们身在西北边境,但他们的心还在他们的东边家乡。因此,“长风”经过了中原数万里的领土,横渡玉门关而来,不仅是远离家乡的表现,还将家人的思念之情从远方带到了边疆,由此自然引出了下面的情绪表达。

第四句话是,“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是在前四个句子描绘的边塞图景上,展开了士兵的战斗场面。李白在这里使用了汉高祖刘邦的典故,即《汉书·匈奴传》中记载的,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上包围了七天。“青海湾”是唐军和吐蕃多年来一直争斗的地方,无论是当年的汉族军队还是现在的唐军,战争的结果几乎都不可能看到有人活着回到家乡。

看着李白的这首诗,他以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为背景,将思乡之情和别离之情融入进去,使这首诗的意境极为开阔,甚至超越时间和空间,毕竟这种情绪自古以来一直没有改变。所以说,李白的这首诗可以说是震古烁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