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宗胜」|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苏宗胜,字津桢,山东淄博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画院院聘画家。

作品多次参加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美术展览并有获奖,作品和评介发表于《美术》《国画家》《荣宝斋》《美术报》等刊物,由北京工美、辽美等出版个人画集多部,在中国国家画院、西安、杭州、南京、郑州、广州、珠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学术研讨会,作品入编八十余家出版社编辑的大型画集,收藏于多家专业美术馆和海外博物馆,在瀚海、歌德、中原等拍卖公司上拍。

【作品鉴赏】

禅心清韵

200cm×146cm

“禅心清韵·苏宗胜花鸟画展”名家评论

导引

花鸟画家苏宗胜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历经磨练,始终在追求他心目中的那个期望之极,在他放下执着与佛结缘之时,这个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豁然清晰。“禅心清静”与“笔墨清韵”在一念之间发生了共鸣,此后,苏宗胜在驾驭笔墨方寸之间,驰骋情怀之时有了更为坚定的信念。

苏宗胜喜爱美,并且善于在自然中发现美,他总是把自己的目光投向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用心去体悟一花、一草、一枝、一叶的生命律动,他的画是从真切的情感里流露出来的,我们能从他的作品中感觉到这种情感的脉搏,平淡而又天真。

荷塘清韵

200cm×122cm

著名花鸟画家江文湛:

宗胜还是操着他那浓重的鲁音,还是真诚无华的品格。我顺着宗胜作品给我的信息,企图找到他那变化的内在因子,想提取他的内质,进而理解他化作的内涵。当然,宗胜所追求人格的平淡,他平淡得如常人一样富于情感。宗胜的画是从真切的情感里流露出来的,尽管他是个体情感的抒发,却能给人以近乎痴清的审美感受。

清影摇风

68cm×68cm

清静世界

200cm×200cm

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

我感觉苏宗胜这几年有一个飞跃式的跨进。苏宗胜花鸟画作品的造型“删繁就简”比原先更简约了、更提炼了。从用笔上来讲,苏宗胜还是走的尊重传统的一条道路,线条中有笔意,这个特点在现在是很难得的。在用墨上,画面不燥并且淡而不薄,比较单纯,这是可喜和可贺的。

书画同源,不仅在绘画上,在书法上我看到他也下了一番苦功夫。这对一个画家来讲是不容易的。

看苏宗胜的作品,在画面的立意上现在比较沉静了,少了一些骚动的东西。我感觉像他这样的画家,在这个年岁还在不断地有所进展、有所体悟、有所深化,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对苏宗胜来讲可以说是入轨道了,这样发展下去,是很有前途的。

庭院春晖

180cm×96cm

中国文联副主席、美协副主席冯远:

苏宗胜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尤其是明清以来的绘画技法的研究和沿袭是下了功夫的。在他作品中能看到灵动的、大写意的花鸟画技法。在用墨用水方面胆子也比较大。

作为一个花鸟画家,苏宗胜对于花鸟植物对象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下过功夫的。因为他的不少作品对描绘对象的形态,尤其是植物枝干的穿插、构图的形式趣味以及视觉样式的这种位置经营也是下功夫的。

他用色很讲究,颜色不多,但很提神。在他的作品中,既保持了北方绘画的浑厚泼墨,同时又有江浙绘画的这种灵动和飘逸,更多的是传承文人画的一些写意,追求一种意趣的表现手法。

清香四溢

34cm×34cm

秋艳

34cm×46cm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美协副主席杨晓阳:

看苏宗胜的花鸟画,感觉到格调很高,手头功夫很不错,画面气息很高雅。我觉得在当今是一个比较浮躁的时代,而苏宗胜的画有传统的写意精神,画面除了格调高,还有就是整个画面很从容,画得很放松,他完全是自己的一种心意的流露。他画的题材也比较丰富,有传统文人画经常画的题材,也有他生活的圈子里发现的一些前人不画的题材,但是不论什么题材,他画出来以后精神是一致的。总之,我觉得他是一位有实力、有格调、有笔墨、有传统的画家。

庭院春深

200cm×200cm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田黎明:

宗胜的画笔墨温润,我觉得这与他的性情息息相关。他的笔墨既忠实于生活,更忠实于心向。宗胜的笔墨与他习佛修身,去追寻的一种更深层、更平淡、更深远的一种人文境界是相通的。所以在他的笔墨当中我们感觉到他心性清净,用笔沉稳,更多的注重了他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一种体会。而这正是当代中国画学人需要去进取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从这样一个层面来看,我觉得宗胜已经取得了一个很高的探索成就。所以宗胜的笔墨、宗胜的画,我看了以后觉得很扎实,很透彻,也很新颖,而且也很厚重。

荷塘细雨

180cm×90cm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

苏宗胜对于中国绘画,这种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无论是理论上的深入研究还是技能技巧上的掌握都达到了相当的一个高度。在他的作品中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去展示中华民族文化最优秀的品格,已经成为他血脉当中的一部分,所以他自然而然地、主动地、自觉地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他创作的最主要源泉。这些东西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非常深刻。

苏宗胜是一个比较热爱生活的画家,他热爱自然、热爱人民、热爱他身边方方面面的事情。他的花鸟画,你会感觉到它不是简单的几笔兰花、几支梅花,他是以花鸟作为创作主题,表现的是人民的生活以及他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我觉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深刻挖掘,最终达到他对心灵的挖掘。也恰恰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展示出他的作品里含有很强烈的时代感和时代气息,同时更体现出他个人对一种独特境界、独特风格的追求,他的作品个性也非常鲜明。我觉得这是宗胜艺术实践当中所能体现出来的一种东西。

雨过清香发

136cm×68cm

秋硕

240cm×122cm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

我跟苏宗胜是好朋友,他为人非常好,对中国花鸟画的研究和创作一直是非常勤奋,没有停留过。这些年来,每次见到他,都能感受到他在事业上向前奋进的一种精神状态,也不断地看到他的新作出现。

看到他的画册或看到他的新作,我感到苏宗胜在这些年当中非常勤奋地研究传统笔墨技法,并有了很大的进展,使我们在美院教学的教师看了以后非常吃惊。

苏宗胜的花鸟画是他自己自奋之中对传统的研究和学习,对传统笔墨的理解和认识,对大自然的花花草草的接触和感悟,两者结合起来,使他的画面看起来非常清新、非常秀润,你能在他的作品里感觉到一种非常自然的创作状态。

古人把中国画分成几个品格:“逸品、神品、精品、能品”,其中最具有自然状态的是“逸品”,我想苏宗胜的花鸟画就具有这样的一种品格。

在当下,花鸟画家对花鸟画的研究,很多人都是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同时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但是真正能够在自然中寻找到定位并且切入点非常准确的画家还不是很多。而苏宗胜以他对花鸟画几十年的研究和认识,对自然的体悟过程中,已经寻找到了自己的一种视觉点。看他的作品,不管是从笔墨还是对自然花鸟的选择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一种审美观念。

在笔墨上,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一种笔法、墨法,在花鸟画的创作过程中,笔法和墨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现在的花鸟画基本上在前人文人画的基础上,如我们现在最推崇的陈白阳、徐青腾、“八大”等,这些画家对我们当今的花鸟画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苏宗胜既受到古人的影响,又不拘泥于古人的技法,能够自己在自然界的物象中寻求创作的一种形式、一种语言,这是花鸟画家最难能可贵的一种创作智慧。

我们作为美术学院的教授,能够看到画院画家创作出这样具有逸品境界的花鸟画作品,令人欣喜,对我们美院的教学也有非常大的促进。我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院长,有义务有责任对中国花鸟画的教学进行一种严肃认真的审视,希望我们的花鸟画教学能够在传统的基础上,学习传统,学习传统的笔墨技法,关照自然、体悟自然,能够创造出也像苏宗胜这样的能够在自然界当中领悟比较深的,融入到创作作品当中的一种语言风格、立意。

我想这次展览,应该是苏宗胜这几十年的一个创作经验或创作成果的体现,这对我们中国画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启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希望苏宗胜这一次的展览取得成功,另外也祝苏宗胜在今后的花鸟画创作当中创作出更好的花鸟画作品。

醉秋

180cm×96cm

清莲图

136cm×68cm

著名美术史论家刘曦林:

苏宗胜的画有一个基调:比较雅淡、平和,这跟他皈依佛教有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是平等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看待生物、看待自然的时候,心灵很平和,世界万物都在我的心里,我都在世界万物之中。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艺术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渊源。但是它也不能够用哲学的语汇直接写到画上,艺术又不等于哲学,这时候必然体现在艺术的基调上,苏宗胜这一点就做得很好。

一片佛心,一片净土,我认为这是苏宗胜保持艺术格调的基本哲学前提。

和谐相生

136cm×68cm

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

苏宗胜用笔用墨很有分寸,这能看出一位画家在控制笔墨方面的能力,因为中国画其实就是一种墨色的运用、笔法的运用。苏宗胜墨色的运用能够控制得如此微妙、细腻,在淡雅的色调中寻求一种变化,在这个点上,苏宗胜的个人特性就出来了。

苏宗胜用笔也比较儒雅,这是一种个人的风格。苏宗胜在艺术上的追求是比较高的。他很细腻很柔和、很有爱心地打造出这种儒雅的意境来,这就是我看了苏宗胜花鸟画感受到的一大特点。

野风

28cm×86cm

和谐自然

28cm×86cm

《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

苏宗胜观察花鸟、观察大自然时特别细心,体贴入微,他在创作时,用笔的曲折回转都能够根据自然的一种节奏呈现出来。我觉得在当代写意花鸟画上,苏宗胜是用大写意和小写意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文人的笔墨和自然花鸟相结合,既表现客观对象,也表现画家自身心境的创作。

像徐青藤、“八大”和扬州八怪中的黄慎,苏宗胜把学到这些古人那种文人画的意境与用笔使墨的率性,都加入到自己的画面中,和自然花鸟画有一定的审美距离。这种审美距离正是表现自我的心性、文人的修为,在浮躁的当下表现画家内心恬淡的境界。从这个角度看,苏宗胜的作品是有自己的面貌和特点的,尤其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和传统继承之间的关系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