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照片行事?

编者按:全书第一个篇章,由贝恩德·斯蒂格勒撰写的《朝向摄影行为学》,也是全书中最难读、是最有学术内容的文章。

所谓摄影行为学,可以理解为实践意义的摄影。即从摄影内部文本的关注(例如拍了什么、有什么艺术价值),到关注“图像代替人成为行为者”,反之,人类则成为媒介。

作者从影像哲学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他提出,摄影的行为学转向将开启一套新的摄影史论述,以对抗通过艺术史对摄影的调用。目前流行的摄影史,仍将摄影被视作艺术品,按照“艺术价值”的准则进行评估。

在这一转变之后,由动词支配的将替换名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运动中的世界、摄影有着 哲学家拉图(Bruno Latour)谈论的“可变的本体论”。照片成为依赖变化和行动的现象,不再向我们呈现静止的世界,凝固的动态和被捕捉下的景观。

Silvana Trevale, Elderly couple love, Lecce, Italy, October 2020

颠倒的摄影史

在“地域”的章节里,盖尔·牛顿在《其他世界摄影史:亚洲摄影元世纪》提出了,在后殖民主义的当代背景下,是否可以有一种颠倒“其他世界”的摄影史,反过来把欧美看作边缘地带?整个章节讲了不同国家的摄影,其中就有何伊宁写的《中国当代摄影中的风景再现》。

除了上述的地域性整体论述,《要么全部销毁,要么全部保存》则是一篇充满惊喜的对话,将我们带入另一种的历史叙事中。蒂莫西·普鲁斯与马塞洛·布罗茨基是从事档案研究的艺术家,他们创作的关键是摆脱原文献的讲述方式,从过去的影像中找到新的方式讲故事 。两人的对话针锋相对,从实体档案聊到数字档案,又从档案创作聊到了1960年代那个充满幽默感和狂欢的政治环境,不禁佩服他们的历史视野。

Silvana Trevale, Transforming flower, Corfu, Greece, August 2020

Silvana Trevale, Greek boys wrestling in the sea water, Corfu, Greece, August 2020

购入“完美”器材

最后一章是全书中最有趣的章节,甚至用脑洞大开形容也不为过,对最新的现象进行分析。

安妮卡思琳·科胡特在文章《启动图像》中,将图片上传至社交媒体,比喻为真实生活中讲笑话和复述笑话的方式,这个形容实在是太贴切了。也就是说,图像必须从它们的原始语境中移除,并从作者身份中解放出来,最后共享、改编和重新语境化。

如果以视觉观看的角度划分时代,作者认为,在“相似性思维”的时代,图像被认为是它们所代表的东西;再现的时代,图像与固定的意义相联系,独立于其所描绘的事物;社交网络的图像仍然与意义相关,但它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松散,甚至图像和意义可以自由组合。

罗伯特·库克的文章《购入“完美”器材》,围绕着“你的噪点是我的颗粒感”,嘲讽器材党们(国外称为 Gear Acquisition Syndrome)对森山大道等摄影风格的膜拜,因而理光等相机成为了以技术形式存在的恋物癖,噪点被解读为美学,甚至是意识形态。

作者也反思了决定性瞬间的消失。今天人们从视频作品中生成达标的静态照片,就像是过去在现实中提取的决定性瞬间。它有着一套标准仪式,展示了所有工作序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害怕错个一个惊人时刻。有趣的是,这种转变更突出了选择的困境。

Silvana Trevale, Mother’s hand, Venezuela, February 2021

Silvana Trevale, Caracas Leaf, Venezuela, February 2021

你会以什么态度对待变化?

最后,我想以夏洛特·科顿在对话中的一段文字作为结尾。

夏洛特·科顿说,“如果你还年轻,除了掌控或者改变现状之外别无选择。对像我一样年纪大些的人来说, 我认为你还可以选择按兵不动、以静制动, 在静止中观察周边世界发生的变化,或者像我一一样快速移动。在未来没有任何一种情况、 任何一种等级制度能够真正以与个人态度、理解和信仰相匹配的方式来应对这些变化。所以我们都经历着这个时代的浪潮……”

如他所言,我们面对的影像世界不再是那个仅遵循艺术史经验、既定不变的。那么未来你会以什么态度对待变化?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对不断变化的摄影领域有着深远影响的参考读物。书中收录了来自全球各地专家学者在摄影领域的论文和采访记录,审视了摄影媒介的历史、核心议题、新兴趋势,以及未来走向这一热门话题。本书收录的论文和采访探索了当下围绕摄影作为物品、艺术、文件、政治宣传、真相、营销手段和世界通用语言展开的辩论;摄影档案被视作一种负担而非珍宝的认知;那些不断重塑摄影领域的技术发展;以及摄影作为一种表征和控制工具的性质等话题。

作者简介莫里茨·纽穆勒(Moritz Neumüller)是一名活跃于摄影和新媒体领域的策展人、教育工作者和作家。他曾任职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马德里La Fabrica文化中心、都柏林爱尔兰摄影节组委会等机构,现任马德里欧洲设计学院摄影系学术主任。

他定期为《欧洲摄影杂志》(柏林)和《摄影研究者》(维也纳)撰稿,并曾为贝歇夫妇、山本昌男、克里斯蒂娜·德·米德尔、史蒂芬·吉尔、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马丁·帕尔、克里斯·乔丹和埃里克·凯塞尔斯等艺术家策展。自2010年起,他开始运营网站The Curator Ship,为视觉艺术家提供网络资源。他近期的策展项目包括2014韩国大邱摄影双年展,丹麦奥胡斯摄影书周,以及巴塞罗那当代文化中心“摄影书现象”展。

译者简介何伊宁,摄影史学者,独立策展人。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新闻与纪实摄影硕士。2010年,她开始从事摄影及人文类专题、专栏写作,策展,摄影类图书编写及翻译等工作,曾在国内外艺术和摄影媒体上发表过百余篇专栏、专题和评论文章。

刘张铂泷,艺术家,译者。现生活、工作于北京。201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5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录像及相关媒体专业。目前,已出版译著《第七人》《重组的眼睛:后摄影时代的视觉真相》《弗兰克之后的摄影》等。

(0)

相关推荐

  • 【另眼观点】当代摄影,看什么?看!

    风撩乱了长发,美丽的少女,近看不到容颜.远看不清身影,像当代摄影,一时懂,一时懵,依稀是王曙先生的眼里的迷茫看不到黎明前的曙光,胡涂先生脑海的智慧让他没有在雾霾里糊涂.在他们的字里行间长着各自的观点, ...

  • 论21世纪数码挑战绘画,孰能力挽狂澜,笑傲江湖

    摘要: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数码技术的地位得到提升,影响着新时期人们的认知,使传统绘画艺术呈现出了新的价值取向.尤其是电脑软件技术.数码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视觉感受.审美情趣和绘画学习产生了 ...

  • 华夏书画艺术人物 | 追痕 ——倪卫华的绘画创作

    倪卫华先生是一位具有实验精神和社会批判意识的当代艺术家,他自九十年代初创作<连续扩散事态--红盒.招贴><线性城市>等大型系列行为作品起,就引起了艺术界和文化界的高度关注.他的 ...

  • 如何以照片行事:朝向摄影行为学

    文 | 贝恩德·斯蒂格勒 译 | 何伊宁  刘张铂泷  魏然 众所周知,在过去几年--甚至是过去几十年间,人文学.文化和媒体研究经历了各种变革,整个研究领域被频繁重新审视和重新组织,各种主流理论前提被 ...

  • 在微信中与好友聊天时如何拍摄照片发送给对方

    卡饭网梦在深巷2019-04-20 17:05:36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当我们在使用微信与好友聊天时,是否可以直接拍摄图片给好友看呢?接下来就由小编来告诉大家. ...

  • 分享微信小技巧,如何直接拍摄美颜照片发送给朋友!

    分享微信小技巧,如何直接拍摄美颜照片发送给朋友!

  • 98年抗洪,十大感人照片

    1998年的夏天,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突发全流域型特大洪水,其势之猛.流量之大,让人汗颜. 猛兽般的洪水冲破堤岸,摧毁房屋,卷走牲畜.工厂.良田,顷刻间便吞没地上的一切. 无数家庭围困家中,眼看洪 ...

  • 山里拍的照片!震撼至极!!

    以前的兄弟照!太珍贵了,血浓于水,看看几十年前你是不是这样过来的! ................................. .......... ..................... ...

  • 震撼!这100张北京照片,连北京人都不一定见过!

    每一张照片都是年代的缩影 每一个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 每每看到这些照片 都会让我们在现实与记忆中穿越 这就是北京影像 下面大家就一起来一次穿越 看看过去几十年的北京发生的变化 简直是满满的回忆啊! 70 ...

  • 行事之前,请记得前三后四,为了健康也为了另一半的感受

    夫妻生活正常时,不仅有利于维系双方的感情,还为生活添上一点情趣,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但在行事前后,需要考虑到的事情,其实一点也不少,并且会大大影响着夫妻之间的关系. "行事" ...

  • 摄影丨光的运用,到底会让照片变得多美?

    都说摄影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光,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之一. 没有了光,摄影师与相机都无法看到这个世界,但光线并不仅是用来记录影像的工具.光线条件不同,照片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 逆光拍摄 逆光拍摄 ...

  • 摄影丨后期要适度!不然照片可能“面目全非”

    现在越来越的小伙伴拍摄照片后,都会选择对图片进行调整编辑:总的来说,适度调整编辑图片无可厚非,生动的图片对观看者也可以产生积极影响. 但很多摄影师往往一不留神就偏离了"适度"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