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前,这个法国人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留下72000张彩照却被骂白痴孤独而死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艺非凡(ID:efifan)

他拍摄下中国最早的彩色照片。

彩色记录中国第一人

一百零八年前,

一位法国牛贩子的儿子

不曾想也不敢想:

他这一生能环游世界,

而且能跟古老神秘的中国产生关联。

1860年3月3号,

Albert Kahn(卡恩)生于穷困之家,

父亲是个牛贩子,母亲则是家庭妇女,

整天忙于照看四个调皮的孩子。

卡恩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

聪明伶俐,

得到了母亲格外的疼爱,

但这份宠爱到他10岁那年,戛然而止。

常年的饥饿和辛劳,

让母亲身患重疾过早离世,

悲伤的父亲难以接受这一事实,

带着几个孩子逃离伤心地,

举家搬到圣米歇尔,

靠做一点小生意艰难度日。

也正是在这座朝圣之地,

机灵的卡恩开始接受教育,

他的聪慧连老师都大为讶异,

“一个先前从未接受教育的小孩子,

怎么可能有如此独到深刻的见识?”

18岁那年,

因为聪慧、胆识过人,

他被破例选入巴黎,

进入蒸蒸日上的银行业,

从一名小职员做起。

人才济济的巴黎,尤其是银行界,

遍地都是聪慧过人的金融大鳄,

这让卡恩倍感压力。

他不甘心一辈子,

只做个稳定的小职员,

白天在银行工作的他,

晚上就抓紧一切时间,

向亦师亦友的Henri Bergson学习。

从籍籍无名的小职员,

到在欧洲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担任首席,

卡恩奋斗了整整13年。

但那之后十几年间,

他的事业顺风顺水,

卡恩成了欧洲数一数二的富豪。

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很快让卡恩感觉人生无趣,19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划时代彩色照片拍摄工艺。

要知道在此之前,整个世界在镜头中都是黑白,而卢米埃尔兄弟创新性地将染有三原色土豆淀粉均匀涂在玻璃干板上,实现彩色正片感光。

镜头下的彩色世界

瞬间点燃了卡恩的拍摄兴趣,

仅隔一年,

他聘用的摄影师便拍到了

莱特兄弟试制飞机的彩色照片。

对拍照上瘾的卡恩,

产生了一个宏大的构想,

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拍摄计划,

建立彩色的“地球档案”

因缘巧合,

1909年卡恩和助理来到中国,

彼时慈禧刚刚去世,溥仪登基,

封建帝制被推翻前的中国,

被卡恩一 一用相机记录下来。

在市集出售对联的商贩

漓江边的少女

卖糕点的老人

满族的村落民居

以及各处知名的建筑与美景

长城

天坛

紫禁城

北京牌楼

颐和园十七孔桥

颐和园石舫

钟楼

北京十三陵

济南大明湖

沈阳街景

在中国的土地上,卡恩游览了北京、山东、内蒙古等众多地方,拍下最早记录中国的彩色照片,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意义。

不仅如此,卡恩还一拍就上了瘾,离开中国30多年的时间里,他前后雇佣11位摄影师,遍游世界50多个国家,拍下7.2万张彩色玻璃正片,以及长约100分钟的电影胶片。

他立下志向要拍遍世界,

不料50多个国家的拍摄耗费了大量金钱,

而恰巧又赶上1929年经济大萧条,

卡恩一夜破产。

苦苦支撑到1931年,

曾经自家的庄园,

也变成公家的花园,

卡恩不得不被迫中止拍摄。

他一生做事不张扬,

为后世留下大量珍贵的照片,

但也正因常年在外奔波,

他一生单身无子嗣,

曾经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富豪,

1940年去世时,

孤苦伶仃,身无分文。

当时没有人理解他做的这些“无聊傻事,甚至有人骂他造作的白痴,直到2008年,BBC才为其出版一本摄影集,永久藏于法国博物馆,他的远见和贡献才被人赏识。

欣慰的是,

100年后的今天,

我们有幸再看到这些照片,

曾经封建、落后、贫穷的中国,

早已瞬息万变,日新月异。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