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1条
275、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伤寒论》.第11条)。
作者:蒋远东
《太阳病上篇》第7条讲: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以阴数六故也;此太阳表证的发热恶寒,病在三阳。
《温病篇》第6条讲: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微发黄色,剧者如惊痫,时瘈(zhi)疭(zong);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在三阴的时候,有表热里寒,里热表寒,寒热不同,本条文讲: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此表热里寒、外热内寒、或者说假热真寒也;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是寒在皮肤,热在骨髓,此为表寒里热、外寒内热、或者说假寒真热。
本篇第276条的: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此即为表寒里热、外寒内热、或者说假热真寒;而本篇第292条的: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状;此即是表寒里热、外寒内热、或者说假寒真热,这就是它们的区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