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亭诗刊】064期 咏萤

(0)

相关推荐

  • 中国诗歌报黑龙江工作室临屏诗《会飞的鸟》《草间流萤》《鸿雁》精华作品(总第六十九号)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中国诗歌报★天安门文学 第67期精华遴选遗珠  春意物语  文/阿尘 南方之南 燕子飞回了故乡 老槐树张开了枯臂 颤巍巍涩意 像迎回了年轻的恋人 于是天蓝过眉梢 ...

  •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222

    0222-1 咏萤 山中草伙萤不断,日落雨残万星乱(1).暂得光辉起岩谷,谁解飞寻压霄汉(2).我来对此翻眼明,微物能引天机清(3).世间何处无日月,看看忍待空中灭(4). [笺注] 此诗写萤火虫,前 ...

  • 莲池女子诗社2020年六月诗课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莲池女子诗社2020年六月诗课 主课人:云  水 童年是最美妙的,充满自信;童年是最开心的,无忧无虑.童年是花朵,童年是种子,充满生机,富有活力.这次诗课跟 ...

  • [黄石文坛]潘兰香的随笔《流萤照夜飞》

    流萤照夜飞   <太平御览>里,有引了<续晋阳秋>上的故事,说有个叫车胤的孩子,好学不倦,穷贫买不起油灯,夏天央求娘亲缝了白色的练囊,内中盛上数十个萤火虫,用来夜以继日地读书. ...

  • E30杜甫五律《萤火》读记

    杜甫五律<萤火>读记 (小河西) 萤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这首诗是杜甫乾元二年(759)秋在秦州作品.唐朝 ...

  • 描写萤火虫的三首诗

    描写萤火虫的三首诗

  • 【诗词鉴赏】有萤火虫的夏天,有醉美的诗词!

    盛夏已至,蝉鸣渐渐响起,天气也越来越热,又到了一个开始"躁动"的季节.在夏季最不能错过到事情之一,当然是看萤火虫. 萤火虫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传说是腐草所化,也有人说是死 ...

  • 萤儿飞

    一.萤火飞舞的夜晚 无数次的闪现那个唯美但不真实的夜晚,凉风习习,暗夜柔和,在那样的夜晚里,萤火虫忽远忽近地飞舞着,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忽群忽孤地变换着,追逐着萤火跑啊跑,想要捉住萤火,似乎是在追寻辽远 ...

  • 【梅亭诗刊】049期 咏蝶

    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 编者按 春暖花开的时节,蝶舞翩翩,不仅是一幅美好的画面,也为人间添加了几许情趣.诗人们用诗句表达对蝴蝶的眷恋,劳动人民则用神话传说表达对蝴蝶的喜爱,于是,蝴蝶用她轻盈的 ...

  • 【梅亭诗刊】061期 咏蝉

    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 编者按 夏天来了,伴随着明媚的阳光.酷热的高温,一阵阵的蝉鸣也开始了他们的年度音乐大会,成为夏日风景不可或缺的主题曲.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蝉都在很大程度上介入了人们的生 ...

  • 【梅亭诗刊】028期 咏菊

    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 编者按 深秋漫山遍野菊花开放,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自从陶渊明先生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这菊花历来就是清高.归隐的象征. ...

  • 【梅亭诗刊】012期 咏荷

    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 编者按: 本期主题咏荷.荷花,又称莲花,因花一般盛开于夏季,因而成为夏日之风物.荷花有800多个品种,可用种子或根茎繁殖,有科学家培育了有千年历史的莲子,繁殖出来的荷花 ...

  • 【梅亭诗刊】075期 咏菊

    点击上方顶部蓝字关注我们! 梅亭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编者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的爱菊名句,无人不晓.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菊花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象 ...

  • 【梅亭诗刊】052期 牡丹

    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 编者按 四月春花已凋谢,牡丹花却探出脸儿,硕大的花朵就像团美丽云霞.洛阳的牡丹最富盛名,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诗:"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 【梅亭诗刊】051期 立夏

    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 编者按 暗淡了桃红柳绿,远去了鸟语花香,又到了和春天说再见的时候.也许,我们会怀着些许的伤感,送别春天里曾经拥有的灿烂和美好,也许,我们可以怀着一丝期待,迎接即将到来的 ...

  • 【梅亭诗刊】 053期 一日游

    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 编者按 春末夏初,风和日丽,正是三五相伴,游玩祖国秀美山川的大好时期.诗友们"行穿一一三三径,来往红红白白间."多有"绕树仰看浑不见,隔溪 ...

  • 【梅亭诗刊】050期 风筝

    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 编者按 宋代陆游在<观村童戏溪上>上有"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的名句,清代高鼎在<村居>中写道:"儿童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