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有信
早上,去买早餐,一路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息。晨练的阿姨阿叔们随着音乐舒展着动作。路过马路边的小花园的时候,一股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
这是今秋第一次相遇桂花。
秋天早至,至今秋意已浓,四季在风的消息里。这一刻,秋天的淡淡萧杀之意,在桂香的相激相融中,化作了平和。昨天晚上和古典书院同学燕妮聊天,问起作业做了吗?微信中相互笑笑:
“还没呢”
“对呀,我也是。”
早上买茶叶蛋、菜包,拿着一把零碎的钱给收营员,收营员数都不数,直接放进柜子里,这是熟客的一种默契。在这自然而然的动作里,我体会到了淡淡的信任。经常在这个点买咸菜的小店这次走过头了,竟然还没看到,回头,细看之下,原来卷帘门关着,下面开启了三十公分不到。
“哦,不是要关门了吧或者是回家过节了?”
日常里的一点点细节,习以为常的事物突然起了变化,他人的一个小细节带来内心的感动,桂花的香气带来的秋的味道,一幕幕从心里流过。突然想到书院的作业,有四个字直接蹦出了我的脑海,“听风有信”。
柯老师在课上讲的,虞世南《笔髓论》上言:“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正心气和,妙契于心。”自然界的、内心的、人际的种种变化,都在心中留下水波一样的印迹,又逐渐平静。心之动平常又神奇。当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如何让书写能够妙契于心呢?就要打通心与笔尖之间的关系。从笔尖到笔杆,从笔杆到握笔的手,从手到身心的气之动,从气之动到心的变化,这就是收视反听的过程,回溯到源头,是我们的心动。一笔一划和心相应,那么书写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形式美,更是一种对心的觉察的练习,或者说是气的练习。
气是很平常又很神奇的东西。外界的气的动就是风,内在的心的动,也是风。听风有信,时时刻刻对观者的内心,有所觉察。观察社会自然,也有所领会。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种“有信”的生活,是一种明白晓畅的生活。
因为这种历历分明和通达,我们能够感受生命本来的律动和气息,这是我们生命自然的风。听风有信,我们这个存在者就有了存在的灵魂,不是一个行尸走肉,而是可以和自然的风、社会的风、生命本来的风交流对话的活生生的人。
平常也会很奇妙呀!平平常常里可是有非常丰富的消息呢!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就是通向自己的内心,学得明明白白,“为人”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就像我们课后写作业,并不是为了完成老师或者书院布置的任务,而是因为有写作业这个缘分,就对上过的课,重新去回顾,在自己的生活里再思考,把学到的和自己的生活打成一片。这也是一种风,文能化之之风。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我们的学习,就是成为一个君子,由内在自然而然流出来的风,自然地能够对身边的人带来一些改变。这股风,也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气质,这股风也会和远古之德风交流会通,古与今就是这样融为一体的。
火镬冰河之地,变作香林,
饮铜食铁之徒,化生净土。
若是个汉,不顾危亡,单刀直入。
八臂哪吒拦他不住。
纵使西天四七,东土二三,
只得望风乞命。
设或踌躇,也似隔窗看马骑,
贬得眼来,早已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