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立秋后还会热吗?

导读:8月7日立秋,今年是“早秋”还是“晚秋”?立秋后还会热吗?

不知不觉,7月份成为了过去式,如今已经进入到8月份了。而在八月份的上旬,将要迎来一个对于农民来说十分关注的日子——立秋。在公历8月7日(农历六月十八日),就迎来了二十日节气中第13个节气——立秋了。

自古以来,立秋节气对于农民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节气,在古代的时候还有“四时八节”之说,而立秋就是其中之一,民间有立秋节气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另外古人还把立秋当作是秋季的开始,认为立秋到了酷夏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凉爽的秋季了,这个时候庄稼也要开始成熟了。那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呢?立秋以后还会热吗?

关于立秋,在民间确实有着“早立秋”和“晚立秋”之说,而且在不同的地区还有不同的说法,不过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看立秋节点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如果是在白天的上午立秋,也就是在中午12点钟之前立秋,那就是“早立秋”。而如果是在12点钟以后立秋,那就是“晚立秋”了。

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在8月7日09:06:03,以此来看就是在早上立秋,因此就是“早立秋”。而在民间关于早立秋有着“早上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的说法,就是说早上立秋,秋后就会很凉快,酷暑天将很快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凉爽的秋季。

不过在有些地方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立秋的早晚是相对于农历七月份而言的。因为立秋在农历的时间是不固定的,波动是比较大的,一般是在农历的六、七月份。如果是在农历的六月中下旬立秋,那就是早立秋。而如果是在农历的七月份上中旬立秋,那就是晚立秋了。今年因为多了一个闰四月,所以立秋在农历是六月十八日,因此根据这种说法来看,今年也是“早立秋”。

关于立秋的早晚,对于农事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古代是农业社会,农民对于“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古人认为“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意思是说农历六月份立秋,那庄稼的收成都不会太好,而如果是在农历的七月份立秋,那庄稼就会迎来大丰收。在有些地方还有“六月立秋颗粒无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六月立秋早收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等说法。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在今天依然是有参考作用的。那么立秋以后,还会热吗?会继续热多久呢?

古人把立秋当作秋季的开始,这个确实是不准确的,立秋节气到了,并不是秋季就来了,这个时候正好是处于三伏天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且立秋以后还有一伏——末伏,并且民间还有“秋后一伏,热死老牛”的说法。意思是说立秋了,并不代表着酷热的天气就此结束了,初秋的天气依然是很酷热难耐的,还有可能在后面会出现“秋老虎”天气。

至于具体立秋以后要多久才凉爽,那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才会真正凉爽下来。所以,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有人说今年是早上立秋,那秋后的天气就会凉爽,这个也是缺乏依据的。村里的老人说,今年的大暑和小暑节气都不太热,估计在立秋以后极大可能会出现“秋老虎”天气,你认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