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倒数第8到年级前5,学渣儿子的逆袭,全凭父亲做了这3件事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学生以前学习成绩很好,但现在学习成绩很一般;有的学生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很一般,但上了初中后学习成绩上涨很快。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的教师们,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不过,我们有必要深究一下部分学生学习成绩逆袭的原因,以供家长们参考。
以刘先生的经历为例:刘先生儿子小学阶段成绩一直很普通,刚上初中的时候表现也是平平,初一期中考试成绩只排在全班倒数第8位,差不多属于垫底水平。在刘先生看来,自己的儿子算是实打实的学渣。
为了帮助孩子改变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成绩,刘先生推掉了很多应酬,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家陪着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五年的努力,今年上高二的儿子,成绩稳定在全校前5,完美实现逆袭。
从倒数第8到年级前5,刘先生总结了儿子逆袭的真相:因为做了这3件事。
第一件事,放下架子,与孩子成为朋友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刘先生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而且重结果不重过程。孩子考试排名有进步,他就给予一些奖励;孩子考试成绩退步了,他就施以惩罚,有时候控制不住情绪还会揍孩子一顿。但他从来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也很少跟孩子的任课教师沟通。
刘先生不看重孩子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因为他工作繁忙、应酬多,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所以他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孩子不愿意跟他交流,而他自己也没有心情和精力与孩子交流。
等孩子到了初中,看到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刘先生下定决心要“拯救”孩子,他放下了所谓的“父亲的威严”,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为了有共同话题,他花了不少时间阅读了一些十几岁孩子看的书籍,甚至观看了很多中学生喜欢的动漫、电影,并主动去了解孩子喜欢的明星和体育运动项目。慢慢地,孩子接受了他,把他看成了自己的朋友。他们在闲暇之余会聊很多学习以外的话题。
第二件事,营造环境,让孩子轻装上阵
环境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有些家长,一回到家就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有些家长,整天在外打牌,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些家长,每天晚上都是醉醺醺地回到家,看到家里有一点不如意的地方就对伴侣或其他人发脾气。
也有一些家长,把几乎工作以外的所有时间都投放到孩子身上,他们指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陪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周末或其他假期带孩子去图书馆、科技馆,让孩子感受知识和科技的魅力。
家长营造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孩子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习,刘先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只不过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费心费力,许多家长没有耐心。刘先生之前也没有花心思在这个事情上面,后来才渐渐做出改变,一边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一边卸下孩子身上的各种心理重担,让孩子保持轻松的学习状态。
第三件事,做好示范和引领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与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孩子的行为习惯、认知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简而言之,要想孩子优秀,首先家长要变得优秀。
刘先生先是戒掉了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并请孩子予以监督,若自己做得不好,就主动接受惩罚。然后他放下手机,陪孩子学习,每天晚上,孩子在书房学习,他坐在客厅看书或整理一些工作上的材料,家庭学习氛围瞬间就浓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对学习的抵抗情绪渐渐消失了,大家的目标变得一致且明确,学习动力会更足。
其实,学习成绩是孩子综合实力的显性部分,多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拥有良好的品行、坚韧的意志力和超常的决断力。作为家长,一定要看清问题的根本,不是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死磕孩子的学科知识,送孩子到校外辅导机构上课,而是要追本溯源,把培养孩子优良的品格放在第一位,当孩子更自信、更专注、更主动、更自律,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而然会提升,与此同时,他们还会保持着极高的学习兴趣。
如果你的孩子遭遇了学习上的困难,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失去学习的主动权,请你理解孩子的痛苦,不要过分斥责他(她),而是要放低身段,与孩子共同面对问题、携手解决问题。请记住,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依靠,也是最后的依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