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师谈诗”第19讲:比喻象征,诗的灵魂
相关推荐
-
小楼谭诗|(读诗心解之十一)列锦句式【谭汝为】
(读诗心解之十一) 列锦句式 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古代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在诗句中,凡是对语意表达无甚重大影响的词语都可一概省去,句与句之间的一些说明性的中介环节亦可略去不表.这样,在诗 ...
-
立秋节气,秋色宜人,一首《望洞庭》,感悟刘禹锡笔下最美的秋日
秋天,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既有丰收的喜悦,又夹杂着一切都将归于萧瑟的伤感. 自古文人容易伤春悲秋,面对落花和落叶,总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但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大赞秋天,他便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
-
小楼谭诗|(读诗心解之一) 比兴与象征【谭汝为】
(读诗心解之一) 比兴与象征 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1.赋比兴 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创作表现手法就是"赋.比.兴".它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 ...
-
古代诗词中“愁”的意象妙用,古人把愁写绝了
"愁"是一种萦绕在人类情感中挥之不去的情愫,有离别之愁.有相思之愁.有孤独之愁.有悲愤之愁.有幽怨之愁.有失意之愁.有惜时之愁.有悲秋之愁.有无端之愁.有报国无门之愁.有壮志难酬之 ...
-
刘禹锡炫技作,无一风字却句句写风,沈德潜:可与杜甫相提并论
在古诗词中,有两个意象很是特别,一者象征着无拘无束的自由,另一者却因为前者时常被用来象征身不由己,这两个意象便是风和柳絮.风无形无相,无处不在无处不能去,在天地之间或徐徐或呼啸,这样的大自由又怎能不让 ...
-
“谭老师谈诗”第17讲:着眼于形式的对仗格式
"谭老师谈诗"第17讲: 着眼于形式的对仗格式 谭汝为 着眼于语言形式进行分析,汉语诗歌的对仗格式,可分为以下16种: 1.实字对.如: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
-
【名师谈诗】谭汝为:(18)比喻象征,诗的灵魂
谭汝为:1945年生,广东新会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修辞语用学.汉语词汇学.民俗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及天津方言与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著述:<古典 ...
-
【夜读日思】乔老师谈申论第二讲--注重方法论
乔老师谈申论第二讲--注重方法论 复习方法至关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在复习的时候做什么呢?就是到处去找市面上能够买到的试卷,全买过来,我挨个去做,一遍一遍地去做.我们先来说市面上存在的试卷 ...
-
【夜读日思】乔老师谈申论第一讲——突破心理关
乔老师谈申论第一讲--突破心理关 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一定是一个心理非常成熟的人,遇到难事有策略,遇到急事不慌乱,遇到突发事件很冷静,遇到重要事情讲方法,遇到大事有担当,遇到人际关系问题能够游刃有余,同 ...
-
教师节|谭老师作诗两首,敬请欣赏……
[ 我赞美老师的微笑] 文:石苔 有人赞美高山的巍然屹立 有人赞美长江的滚滚奔流 有人赞美春天的艳丽花朵 有人赞美草原的辽阔无垠 而我 要赞美老师的微笑 那微笑 淬溶了无数的美 凝聚了无比的力量 每当 ...
-
大坪到乌泥洞顶观音耸石窝的徒步|谭老师随性作诗三首!
编者语: 2021年1月9日(周六),汝城徒步转松群一行20余人,8点20在东站集合,8点30分乘公汽出发.在大坪镇联村圭岗下车后徒步开始,经联村李家.廖家.鸭屎垅.上乌泥洞公路.防火带.观音耸石窝. ...
-
谭老师讲书法第二十二课——什么字算好字,好作品的标准。
谭老师讲书法第二十二课——什么字算好字,好作品的标准。
-
明师丨刘志杰老师谈经方辨治系列第七讲《收藏版》
继脉诊.舌诊之后 "经方辨证概论"系列沙龙进入论治篇 实践验证理论 切实在临床上提高疗效 2018年11月21日 由汉传医学大家 刘志杰 老师 为我们带来 "经方辨治概论 ...
-
【邰老师陪你读红楼】第二十七讲 香菱学诗
曹雪芹先生对香菱真是有点偏爱,一门心思地想让她加入大观园的诗社.可是,以香菱的身份要加入那些姑娘们的诗社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可是,再难,作者也要为她想办法.为了香菱加入诗社的事儿,曹老先生可是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