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6368)中国探月工程,绝不只是从月球取土那么简单
相关推荐
-
人类是怎样逐步认识月球的?
人类是怎样逐步认识月球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们注意得更多的是事物的运动.转变和联系,而不是什么在运动.转变和联系."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人们认识天体的过程确是如此.直到十八世纪, ...
-
五星红旗月面展示,网友再次质疑美国国旗,嫦娥之父道出登月真相
最近中国航天领域最让人振奋的消息就是嫦娥五号去月球"挖土",嫦娥五号着陆上升组合器在月面工作期间有一个令人激动的画面:远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之上,首次实现了五星红旗独立展示,这是一 ...
-
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月球挖土有啥用,这是一盘很大的棋
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时代. 搭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五 ...
-
探月工程分几步,嫦娥五号进入了哪一阶段?
探月工程分几步,嫦娥五号进入了哪一阶段? 按照中国探月工程规划,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无人月球探测阶段是第一阶段,又分为绕月飞行,着陆勘探,采样返回,即" ...
-
去国博看月壤,不如看这本书《月球观测指南》
月亮,是我们夜里能看到的最大最亮的星球.它时而弯弯,时而圆圆,朦朦胧胧的,给我们带来了无限遐想. 从小我们就接触过很多古人描写月亮的诗句.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 ...
-
[首藏作品](5767)冰为什么这么滑? 这个问题可不简单
冰为什么这么滑? 这个问题可不简单滑冰作为冬季的传统户外项目,每年都能吸引很多人参与其中.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冰面会这么滑呢?冰面自带天然润滑剂问起冰为什么那么滑,可能有些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qu ...
-
[首藏作品](6427)青年人成为“中国天眼”的中流砥柱
青年人成为"中国天眼"的中流砥柱◎本报记者 陆成宽"我在FAST工作已经将近16年.""2008年博士毕业后,加入到FAST团队."&quo ...
-
[首藏作品](6459)“对许多国家来说,中国疫苗是唯一可及的疫苗”
"对许多国家来说,中国疫苗是唯一可及的疫苗"中国疫苗获批增强全球抗疫信心◎本报记者 张梦然 北京大学的大规模疫苗接种中心在为学生接种疫苗.截图来源:<自然>网站中国的新 ...
-
[首藏作品](6469)中国汽车品牌迈入“2000万俱乐部”
中国汽车品牌迈入"2000万俱乐部"◎本报记者 雍 黎中国汽车品牌携手向上.5月10日,在重庆长安两江工厂的车间内,在车主的远程操控下,一辆全新的UNI-K作为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第 ...
-
[首藏作品](6470)创新才是中国中化的唯一出路
全球最大综合性化工企业诞生 但规模并非最重要--创新才是中国中化的唯一出路◎本报记者 瞿 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发酵已久的两化重组消息终于落地:5月8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化)在京正 ...
-
[首藏作品](6507)保护黑土地 科研人员拿出“中国方案”
保护黑土地 科研人员拿出"中国方案"◎本报记者 杨 仑"十四五"开新局四季轮转,春回大地.吉林省四平市的一块肥沃黑土地上,6大类40台庞然大物般的农机具一字排开 ...
-
[首藏作品](6403)吴晨:绘制食管癌基因图谱 彰显中国“她力量”
吴晨:绘制食管癌基因图谱 彰显中国"她力量"科技创新巾帼行动 ·人物系列②◎实习记者 代小佩"4.2万多名援鄂医疗队员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现在国际流行一个词叫'She ...
-
[首藏作品](6515)铭刻历史:红色火星首次有了中国印迹
铭刻历史:红色火星首次有了中国印迹本报记者 付毅飞 操秀英5月15日7时18分,一个会被历史铭记的时刻,红色火星上首次有了中国印迹."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 ...
-
[首藏作品](6397)“中国智造”让生物样本存储更安全
无人值守.一部手机实时查看信息"中国智造"让生物样本存储更安全生物样本库是融合生物样本实体.生物分子信息以及样本表型数据的综合资源,对于开展人类疾病的预测.诊疗,以及物种资源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