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需要沃土,但要长成参天大树也离不开风吹雨打
这几年随着网络迅速发展,2G犹如种子,在海外的种下以后,从海外初创,到发芽,再到大规模突破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可以说以身打造的几十个国家的故事。这是一条浓缩在了海外10年的总裁成长之路。故事起伏跌宕,历经了腥风血雨的洗礼,依然勇往直前海外。这说的就是这本书《海外征程》的主人公:于佑杰(Jacob)。

作者达尼为华为公司前海外业务负责人,他拥有海外8年30国工作经验。历经总部产品线、海外4个地区部,2个跨洲大T系统部,工作区域地跨中东北非片区、拉美片区、东南亚、欧洲等。
他曾突破多个海外空白市场,年销售额达5亿美金,拥有从总部到第一线的多重视角。海外经验丰富,从搭建团队,管理人财税法到沟通政商关系,处理过当地突发的员工罢工、政府黑名单等事件。
对于这部作品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我是用读个人自传的心态读完了这本小说。刚读这部小说,看完序亦是迫不及待,有点热血沸腾。
我是比较喜欢看人物传记的,一开始也并没有刻意把它当做一部商业小说,只是单纯地想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在外打拼,撑起属于自己和华为的一片蓝天。

因为在读这部小说之前,刚又读完了一遍《远大前程》,感觉有的地方似曾相识。
在《海外征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Jacob回老家时一路的感受。不知道哪里像,总能联想在一起。尤其是在《远大前程》的主人公匹普经历完人生的重大转折以后,想回家洗心革面开始新生活的时候。
或许唯一有那么一点相似的地方就是主人公义无反顾和决心吧!
达尼说,每个人看华为就好像盲人摸象,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成为“神华为者”看到整个大象。所以作者就像想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让每一位读者去跟着他一起体验。
正是基于这样心情,读着读着总会情到深处,眼泪流出来,深深地感觉到了他的不容易。这不仅仅是Jacob游离打拼海外的经历,因为不管是跟当地政府等的斡旋,还是在公司内部高层的排挤等等,都是对一个身处商场之外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我觉得有一点对于影响最为深刻:母亲的去世,以及女友的离去。Jacob有点把自己发配出去的意味,或许是逃离现有的烂摊子,或许是想重新开始。不管怎样,于他而言带着赴死的决心,完成一次次的蜕变,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书中有为数不多的几段这样描写华兴的总裁:华兴真正的创始人山总进来了,他六十多岁,神采奕奕,大家知道他要来,纷纷站起来。两位礼宾人员加了一套古瓷茶具,倒上红茶。这是第一处特写。

还有一处:山总绕开宽阔的石阶路,重新踏在泥潭里,两腿的裤子和皮鞋沾地很脏,甚至有滑倒的危险。
而小玲(山总的高级秘书)也知道山总是故意的,因为只有在危险中才能提高自己的警惕意识,不让自己有片刻松懈。所以她也一脚踩了进去,不在乎自己昂贵的衣服和鞋子。
山总回头看到他,笑了笑,这就是他要的年轻人。
如果说小玲是山总身边的护卫,那么我觉得于佑杰就是海外打拼的勇士,这样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
这本书一口气读下来,真的是酣畅淋漓,到最后意犹未尽,期待后续。

作者简介:梨花是一位咖啡师,爱阅读,爱捣鼓,乱七八糟的爱好不可描述:举个例子,爱给咖啡器具们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