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笈坊:成仙秘方五十种(一)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碧天飞虹

《圣济总录》神仙服饵门抗衰老药饍。白术500克(用水三升浸之,文武火煮二日夜,水尽绞取汁),黍米750克,饴250克。取术汁和黍米煮至六七沸,下饴,微火煎至1500克乃熟,晒干做饼。每日食三饼,约50克。健脾胃,建中气。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食少乏力,“轻身益寿”。

紫极三阳混元丹:
附子12,肉桂6,生地15,山芋肉30,枸杞子30,党参18,代赭石12,茯神12,白术12,山药24,柏子仁12,知母18,黄芪15,鹿角霜10,威灵仙6。(汤剂)
气机不畅,胸肋处闷:加三棱,莪术,灵仙倍之
胁疼:加白芍30,甘草6
气陷:加升、柴、桔梗,倍知母
龙火上行,五心潮热:加龙牡
口渴:加麦冬、花粉、五味
下焦阳虚甚:加巴戟天、仙茅、仙灵脾
方解:
上方主病体内阳虚,阳虚之病,或先天不足,或后天直损阳气,或先伤阴,而后阴阳双虚。观天人之道,地在其中,人有三焦,在天象下焦为地热,中焦为大气,上焦为太阳。天地阴寒,万物不生,人三焦阳气损,亦难人道。附子、肉桂,下焦之阳,白术,中焦之阳,柏仁,上焦之阳。阳气升腾,在于阴,故虽名为补三阳,实兼三阴。生地,下焦之阴,山药,中焦之阴,知母,上焦之阴。热寓于水气中方可升,故用黄芪、灵仙,疏通气机。唯有斑龙顶上珠,可补下阴海底阙。今用角霜,因角胶有假。参赭并用,降逆亦补下焦之元。茯神助柏仁养心,又可利多余邪水不伤正。重用枸杞、山芋,甘者可补,酸亦可敛,实为乙癸同源之用。若气机不畅,因有邪结,三棱莪术破之,倍灵仙以导之。大气下陷,源于张师,少加升柴桔提之,恐其太热,倍知母之用。木无升发之气,两胁疼,白芍可为,亦可少加柴胡和风熏之。阴虚阳亢,非阳多也,实亦少,加龙牡收之敛之,若口渴者,阳亢在上也,可直于天中加寒水气,水降地渴可解,麦冬,花粉也,用五味者,实收水气。地处极寒,不可不壮极地热,于是温泉可出,二仙戟天之一用。

为治此方,实兼三阴三阳丹。初,听闻某处有老医最善补肾,于是执弟子礼以拜见。蹋前执帚满百日,方传三阴三阳丹,曰可为紫极已有。三阳者,附桂术柏也,三阴者麦味药地也。紫极乃加减成是方,不敢已私,共于同仁,以解万民之苦。共登东方琉璃之地。善也。
附案:
王某,女,30 ,已婚。
自小不足,强于锻炼,初潮时即为校运动员,意于考体校。无奈运动中腰疼不济,经期不调,所志成梦幻泡影。因腰疼故,调治十余年,未愿。婚后有一女,已三周,经期淋漓半月余,两尺重按难得,腰常不可俯仰。好食肉,面黄不华。而用上方,附子12,肉桂6,生地15,山芋肉30,枸杞子30,党参18,代赭石12,茯神12,白术12,山药24,柏子仁12,知母18,黄芪15,鹿角霜10,威灵仙6,巴戟天12,仙茅10,仙灵脾10,麦冬15,花粉15,白芍15,柴胡6。一服腰即有感,三服药不疼,但日大便五六次,且胸部闷气,此乃因其好食肉滑利,方中有代赭重坠之品,下滑利则上气闷,嘱之吃素,减代赭之半,加三棱莪术各5,又二服皆愈。

道教医药学是在道教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医药学。这不仅是因为道士以医术布道促进了它的发展,而且是由于这类医术和药物本身就含有道教修炼的特征。实际上,世界上几乎所有宗教都有自己的医药学,身为教徒的名医也不在少数。这一方面是宗教家往往借行医布道;另一方面寺院的清修生活和防病治病的需要也为医药学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古时巫医不分,医家治病多用巫术。春秋时巫、医并行,战国时医药学渐从巫术中独立出来,医以方士的身份治病,出现方士医药学。汉魏时视医术为“方技”,职业医生为“方士”,医药书称“方书”,学医叫“为方”,治病有效叫“善为方”。扁鹊、淳于意、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等促使中医药学成熟,名垂青史,被收入“方伎传”中。《隋书经籍志》云:“医方二百五十六部,多有神仙养生之法”,是当时医术和神仙方术相混,本草药物亦和外丹黄白术相承。神仙道士和医药方士也同源,道士多兼行医术,葛洪、皇甫谧、陶弘景、孙思邈等著名高道,皆为名医,唐代高道孙思邈被后世尊为“药王”,他们的医学著作也收入《道藏》之中。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道教以重生恶死、生道合一为教旨,其修持方术多和防病治病、健身延年有关,同时又保留了巫医祭神祀鬼、祝由、悔过的传统。《黄帝内经素问》早有以祝由科移精变气治病的记载,早期道教以上章、悔罪、存神、去三尸、房中术、施符水为人治病,并以巫术为病家驱鬼杀鬼。道教医药学是以长生成仙为最高目标的医学,其药物多收外丹、黄白、石药,有许多延年、健身、美容、防老、辟谷、药酒、药饣善、治奇病的方剂;葛洪《抱朴子极言》:“先服草木以救亏损,后服金丹以定无穷,长生之理尽于此矣。”其医药体系不仅包括传统中医药学的本草、汤液、膏丹、针灸等;而且还包括导引、按摩、却谷、美容、房中、气法等;再有就是符箓、药签、祝咒、祭祀、斋醮等疗法也包括在内,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特征。道教医学是一种社会医学和宗教医学,重视调节人的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激发患者的宗教感情来抗病,有用精神疗法治病的特点和人神交通的巫术倾向。道教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天人感应原理、以气为本和形、气、神三重结构的人体观、五运六气说、天地人周期、节律相关说等。例如《太平经》以为头疼是天气不悦,足疾是五行气相争,四肢病是四时气不和等,反映了道教医学的病因论。道教医学重气,以国家比喻人体,认为治国和疗病一理,以“中和”为要义,以追求宇宙和人体的内部整体和谐为目标。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云:“故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因而良医即可为“良相”,医术即道术。《太平经》认为只有“道”才是天、地、人共同遵循的原则,“上士学道,辅佐帝王,当好生,积功乃久长。中士学道,欲度其家。下士学道,才脱其躯。”道教医学还以五行、八封、九宫、二十四气、天干、地支等道教常用符号体系与人体的四肢、五脏等器官、肢体相对应,并将各体位都配备身神来管理,反映了道教医学人体现和解剖学的特色。同时,道教医学还特别注意人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的周期相适应,以顺四时、调阴阳的思想行医,也符合现代人体生物钟的医疗思想。道教医药学还有重养生、重预防、重食疗、重滋补等特点,从现存道书中记载的丸、散、膏、丹、单方、验方中可以显示出来。

八仙丹方
明方贤传。一名“三仙丸”。本方药为补益脾肾之剂,重在温肾壮阳。适宜于中老年人脾肾阳虚,耳聋目昏,夜尿频多,阳事不兴,食少纳差者服用;阴虚者或阳盛者忌服。《奇效良方》:“何首乌、小茴香,川椒(炒)、川楝子(取肉)、牡蛎(煨)、白姜(炮),各一两;苍术(泔浸一宿),香附各二两。右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盐汤送下,小肠气用霹雳酒送下。歌曰:一乌二术三茴香,更加椒楝牡香姜,善治耳聋并目暗,能调荣卫壮元阳,元阳壮后精神爽,久服令人寿命长,又疗妇人脾血疾,空心日午用盐汤。”

八仙添寿丹方
明张时彻传。其功能滋肾填精,降火益智,适宜于中老年平素阴虚火旺,须发早白,健忘失眠,腰膝痠痛者服用。《摄生众妙方》:“何首乌六两用竹刀切片,用瓦甑蒸,蒸时用黑豆五升,一层豆一层药,蒸一时取出晒干,如此九次,豆烂换好者曝干听用;川牛膝六两;山茱萸肉、柏子仁、知母、黄柏、当归各四两;败龟板四两,酥炙。右同为极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酒送下三十丸,七日后添十丸,至七十丸止。忌烧酒、萝卜辛辣之物。此药能乌须发,壮筋骨,调荣卫,久服延年。”
九转黄精丹方
清宫秘传治劳除伤、延年益寿良方。《清宫秘方大全》:“治男妇一切不足之症,五劳七伤,诸虚百损,能安五脏,固精壮神,开胃健脾,多进饮食,脾肾双补,大有水火既济之功。如老年之人,常服此药,多进饮食,腰腿有力,种子身轻,益寿延年。如幼年无病之人,常服此药,壮筋骨,去劳伤,发胖身体,到老健壮。如妇人血衰,瘦弱无乳,但服此药,既养血生乳,能受孕安胎,及临产之时,子母健壮,常服此药,永不小产。不论胎前产后,俱可常服,有益无损。如小儿先天不足,短乳瘦弱,脾虚不思饮食,一岁吃三、四丸,服十数次。体壮者不可服。治酒色过度,或先天不足,阳衰下痿,下元虚冷,夜梦遗精,盗汗,阴虚动火。男妇伤肾,腰腿疼痛,下淋流白,精滑无子。男妇脾虚胃弱,血虚心跳。男妇稀屎痨,或肚腹不调常泄,另有膏药贴脐,即愈。男妇头眩眼黑,面黄虚肿。男妇汗后失调,饮饱密伤。男妇劳伤吐血,大便下血,小便下血,或妇人幼女倒经、吐血、鼻中流血。男妇肝气不足,两胁疼痛。男妇小儿,气虚血少。妇人经水不调,子宫寒冷,赤白带下,另有膏药贴肚脐腰肾,即愈。童子痨、女儿痨,或男妇半身不遂。妇人胎孕不长,或男人中气不足。男、妇、大人、小儿伤寒出汗后,诸虚百损,或吐泻,泻倒元气,此药能补元气。妇人血崩,凡男妇气恼冲肝,或两胁发胀,或妇人气里胎孕,此二症用好广木香末一、二分,浸温黄酒空心服,五、六日后不用木香,只用温黄酒送药。如有病之人,须一日空心服五分,每一日添一分,添到一钱为止。若是一日要吃两次,待食远服,如不会吃黄酒,白开水亦可。此药不泻肚,不动火,能引火归源。不论春、夏、秋、冬,或三九、三伏,俱可常服,有益无损,世间人身体不一,服多服少,量体服药,惟产后妇人多用可也。此药用磁瓶盛收,药性不改,三、五年可用。黄精,五斤,用黄酒蒸九次,晒九次;当归,五斤,用黑豆汤泡九次,晒九次;共研细末,炼蜜和丸。”

(0)

相关推荐

  • 妇论

    妇论

  • 不懂道者,眼里只有药方,就是盲人摸象,买大买小

    原创 原子电 量道 原子电 2021-09-03 温觉机制 重习人体温觉机制: 人的冷热需要以参照物来对比,肌肤贴在桌面上,便感知木材的温度:肌肤被空气包围,便感知空气的温度:而人的肌肤与衣物之间有一 ...

  • 114妇科心得 清代陈稚泉

    卷二 调经门 调经章直解 经云:女子二七而天至,冲任月事以时下,乃有期信.得其常者为无,不可要投调经之剂或不及期先行者,过用面经后行者,一月而经,再行老数月经一行者或经闭不行老,者,或漏者北皆失其常信 ...

  • 【浠蕲事】药神李时珍,是这样炼成的

    药神李时珍,是这样炼成的 今年是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言及李时珍,人们便会想到他的著作<本草纲目>.的确,<本草纲目>堪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医药宝典:李时珍作 ...

  • 秘笈坊:成仙秘方五十种(十二)——三百日行及奔马,千日夜视有光,九年成地仙。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碧天飞虹 延年不老散方 宋王怀隐传.此方功能补益五脏之阴,有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作用,适宜于阴精亏虚.精力衰减.健忘失眠.咳痰 ...

  • 秘笈坊:成仙秘方五十种(十一)——充神壮气,体有神光,若能断房事,长生矣!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碧天飞虹 千岁蝙蝠散 亦称"仙鼠"."飞鼠"'形状似鼠,前后肢有薄膜与身体相连,夜间飞 ...

  • 秘笈坊:成仙秘方五十种(七)——满千日,肠化为筋,色如童子,力敌十人!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碧天飞虹 保神守中安魂定魄方 唐苏游传.属于上品服食药方.<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胤丹一百二十分:茯神 ...

  • 秘笈坊:成仙秘方五十种(五)——服之半月精满气盈,元气壮胜,武火下降,相火自灭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碧天飞虹 伏火硫黄丹 养生丹药.<太清石壁记>卷中述其合制方法为:取炼硫黄一斤,桂花二斤,然后"取{豆斗 ...

  • 成仙秘方五十种3

    百龄丸方 清宫秘传却病延年良方.<清宫秘方大全>:"此药不寒不热,平等消补,两益之剂.老人服之,耳目聪明,腰腿有力,身轻体健,益寿延年.中年服之,开胃健脾,多进饮食,强筋壮骨,增 ...

  • 成仙秘方五十种 4

    五老还童丸方 清宫秘传延年益寿良方.<清宫秘方大全>:"补心生血,滋肾壮阳,能坚筋骨,悦颜色,乌须发,明日,固齿,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久久服之,大有奇功,不能尽述.每服三十丸,空 ...

  • 成仙秘方五十种(1)

    唐孟诜传.此方补中益气,轻身延年,宜于脾肺心肾阴精亏虚者服用.<食疗本草>:"黄精耐老不饥,其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顿,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候气溜即曝之.第二遍蒸之亦如此, ...

  • 成仙秘方五十种 5.

    真人酿天门冬酒方 南朝灵宝派所传.<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中:"以秋取其根,熟捣绞取汁,多少自在,渍米麯为酒,如常酿法也.又采根曝之,捣下簁,以此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无令大醉,无所禁 ...

  • 成仙秘方五十种 2

    干酒 南朝灵宝派所传.<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中:"精米五斗,麦五斤,以水四斗渍释烂,二宿:合大附子二枚,善桂二两下筛,纳酒中,挤取糟,曝令干:复纳酒中,汁尽止,丸以白蜜如鸡子.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