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发生时,什么行业会更好生存?

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出现负增长,库存商品大量积压,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政府往往是加大印钞速度,导致物价的上涨,百姓生活质量下降。像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国家都是这个样子。同时,社会信用关系受到严重影响,整体处于瘫痪和混乱之中。

另一方面,经济危机时刻,人们大多以现金为王,股票、债券、基金、房产投资等金融产品遭遇抛售,所以,这类投资品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而在经济危机中相对安全的是国家发行的债券、黄金。特别是黄金,在危机中可以起到保值的功能。很多人会问,经济危机中现金为王是否妥当,我们认为,经济危机来了股市、楼市等投资品的泡沫会被挤干,这时候再去抄底,还是有很好的回报,所以危中有机遇一点也没有错。

现在问题是,如果发生经济危机,什么行业更好生存下来呢?第一,生活必需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消费。比如蔬菜瓜果、牛奶、各类禽蛋。像开水果店、蔬菜店、肉制品超市都能够生存下来。像这次疫情来的时候,老百姓其他的地方都不去了,但就是跑到这些商店去买生活必需用品,生活必需品行业受到影响较小。那么,蔬菜水果肉类都涨价了怎么办?大家都会相应减少采购数量,但不可能不吃。经济危机来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第二,日用消费品,像超市、商场在经济危机之时,收益也比较稳定,因为大家都要购买卫生纸、洗衣液、方便面、牙膏牙刷等。而且在经济危机时,人们对未来经济比较悲观,而日用消费品又便于储存,所以很多人都会去超市疯抢,结果一些日用消费品平时有较高库存积压,现在一下子都被购买一空。所以,日用消费品也是在经济危机中不可缺少的行业。

第三,关乎民生基本生活的,比如说水、电、煤气、通讯、交通等行业是不怕生存危机的。所以,当年李嘉诚脱亚入欧,去投资英国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比较有眼光的。公共事业投资虽然不会发财,但有稳定的收益。比如说电信、交通、水厂、码头等,再发生经济危机,对这些行业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这些东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离开不了。

第四,经济若是发生危机,各国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就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这样可以减轻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所以一些建筑公司会忙个不停,不仅不会裁员,而且还要扩招建筑业工人。因为大量的基础设施要投资,主要建设飞机厂、码头、政府办公楼等工程量比较大,所以说,只要涉及到政府工程的事情,接到的订单也会有很多。这个时候正好的是建筑公司的发展机遇期。

第五,政府公职人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这些行业只要你不犯大的过错,一般都可以干到退休,拿到养老金。政府公职人员是靠国家财政拨付,薪资待遇也在社会平均收入以上。事业单位工作旱涝保收,像图书馆、学校、医院等都不会为发生经济危机而担忧。这些行业的职员要比民企员工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要小得多。

中国目前经济稳步复苏,不太可能发生经济危机,不过全球其他国家或很难摆脱危机。通常是生活必需品、日用消费品、公共事业单位、建筑公司、公职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等行业不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而最受经济危机伤害的是制造业和金融业,这会造成大量蓝领和白领失业。不过,只要新冠疫情过去之后,各国恢复生产,经济也会逐步好转起来,人们在经过劫难之后,生活将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