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砖墙手窝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散文福地杂志(纸刊)的选稿基地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砖墙手窝

天津 刘会来

那年冬天,姥姥夜半给煤炉加火,不慎踩断灰坑朽木,一下子摔断了右腿。

耄耋老人腿绑石膏病困炕上,一家老少都心痛不已。在我记忆里,姥姥生就命苦,人生“三大苦难”全让她摊上了。她少年丧母:其母在她12岁上因生小孩难产而死,她小小年纪就成了没娘的孩儿;18岁许配一户殷实人家,刚过了10来年舒心日子,谁想开饭馆的夫君偶染痨病,家道一下中落,不久就撒手归西,她刚30岁就守了寡;之后含辛茹苦、沿街乞讨将5个儿女养大,又坠入中年丧子的苦痛——1943年她那当八路军的大儿子在一次战斗中不幸殉国,得到消息已是一年以后,连尸骨都难以找寻。悲痛的姥姥心在淌血,边纺线边哭诉:“老铁,我那苦命的儿啊,你从门头沟挖煤回来,还没跟娘说几句贴心话,就拿上一块凉饼子跟上队伍打鬼子去了,这一走就是3年!3年啊,娘想你想得泪都哭干了,盼来盼去盼来一张你战死的光荣证,我那苦命的儿啊……”姥姥命苦,却很刚强。我大舅牺牲后,姥姥又将二舅送到队伍上继续抗日。由此姥姥成了河北省容城县烈属、军属的双料模范,还获得一块“光荣之家”的大红匾。

到了晚年,苦尽甜来的姥姥已是衣食无虞、五代同堂,成了我三舅家老少32口人的“老祖宗”!谁成想老来遭此灾祸,一家人满是愁云惨雾,担心老人就此瘫在炕上。可是姥姥却很刚强、乐观,说是这点小灾病不算啥,抗一抗也就过去了,绝不会因此拖累众人!那时农村政策好,我的几个表弟种田之余都有买卖,成天忙成一锅粥。我家和二舅家都在天津,也是远水不解近渴,所以照顾姥姥的事,就由花甲之年的三舅来承担了。寒冬腊月,晚上就寝,三舅将姥姥安顿在热炕头上,而后给老人揉腿搓脚,疏通血脉,忙得额头冒汗。姥姥过意不去,几次要自己揉搓。三舅就说:“娘啊!说句不中听的话,你这一受伤啊,我们感觉这是老天爷专意安排的,一是让你老好好歇息一下,二来叫儿孙也表表孝心!”姥姥看着满头白发的三舅,听着暖心话语,泪水就流淌下来,心里却无比舒坦,腿也不那么疼了。

待到春暖花开,姥姥的伤腿愈合了,可膝盖却不能打弯,像一段僵硬的树桩,无法行走。到茅房去解手,就得由儿孙背着。这是姥姥最不愿面对的,她刚强了一辈子,到老了也不愿成为累赘!可是怎样才能行走呢?姥姥是小脚老太,平时走路还打颤。此时只用一条好腿走路,倾斜的身体就得用双手支撑。白天当人们都出外忙碌时,姥姥就慢慢挪下炕来,扶着对面的大板柜练习走路。这场灾祸,折磨得姥姥身体消瘦,就像风中枯树垂垂欲倒。姥姥就咬牙撑住,一点一点慢慢挪动,就像婴孩学步一样。她那童龄重孙小辉、小鹤就在一旁给她拍手鼓励:“祖奶奶,加油!加油!”这时姥姥真成了老小孩儿,要用一条腿学会走路,可那时她已是80高龄!就凭姥姥所受苦难,所立功勋,就是躺在炕上由人伺候,还不是应该应分啊!可是姥姥偏不,她就用孱弱身躯与病痛抗争!微曦的黎明,燥热的正午,静谧的黄昏,白发姥姥不用别人搀扶,执着地练习走路。她扶着炕沿、扶着板柜、扶着门框、扶着锅台、扶着墙角,慢慢挪到了门口。之后要挪下那四级台阶,就成了老人难越的天堑!这时小辉、小鹤就出主意说:“祖奶奶,你从边上打滑梯下吧,我们在下边接着,保准摔不疼!”姥姥还真听话,出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祖孙三人就抱在一起、笑成一团。

之后的日子,姥姥又重获新生,拐着腿在院里忙碌,撒米喂鸡,提桶喂猪,翻晒衣物,照看孩童,农家小院荡漾着欢笑声。那年秋天,我和母亲去探望时,她正在炕上和一些女孩,给表弟的服装厂钉扣子、择线头。姥姥戴着老花镜,手脚麻利地飞针走线。身边女孩羡慕说:“老奶奶干活真利落,比我们干得都好呢!”我母亲接话说:“那敢情,我娘年轻时还能纺线织布呢!”姥姥拐搭着腿,扶墙领我查看她练步时的路径。我感觉那炕沿、板柜、锅台、门框等处,似还留着老人的手温。尤其触目惊心的,是临门墙角的蓝砖上,有一处深深的凹痕,那是姥姥扶墙下台阶时用力抠墙支撑身体时留下的。看着想着,我和母亲都泪流满面,心痛老人晚年所受的苦难,也感动于老人那种不服命运、抗争病魔的精神。

姥姥从伤腿到去世,又过了5年时光。那几年,姥姥就拐搭着腿,屋里院里地忙碌着。儿孙们孝敬她的钱物,她也舍不得用,都悄悄积攒起来,给那些读书上进的晚辈们买书本。她曾当众宣布说,将来谁有出息考上大学,就是邓家门上的“天魁星”,她要奖励一个大红包!此后3年,这话还真应验了。我三表弟国旗的女儿小红从全乡200多考生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考上了河北医学院,说学成了好给祖奶奶治病。这孩子还真有出息,4年本科学成,接手又考上了研究生,成了全乡的荣耀。可是姥姥却没有看到小红戴上“硕士帽”的那一幕。姥姥在86岁那年无疾而终,安祥故去。村里人都说,老人是受了一辈子苦,积了一辈子德,到了修成了“老来福”!

姥姥的墓地,就在村旁河滩上,背河面村,祝福着她的晚辈们、乡亲们。前几年古稀三舅也故去了,就葬在姥姥的坟茔旁,儿子怕娘在天国寂寞,又依偎娘亲身旁、揉腿搓脚去了……

作者简介

刘会来,男,曾任内蒙古乌兰察布广播电台编辑、专题部主任;《华北电力报》记者,《橄榄林》特约记者,《中老年时报》特约作者等职。历年来发表新闻、文学作品200余篇。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散文福地杂志邮箱:swfd2010@126.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0)

相关推荐

  • 随笔||文 缘

    文   缘 孟芹玲||安徽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一篇首发冬歌文苑的散文<刘宏谟先生与<刘氏语通>>,被失去音信三十多年远在印尼的家人看到,并通过冬歌文苑与我取得了联系.我与海外家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吃年猪/李瑞林

    另一次"吃年猪"是在老舅家,时间是1970年,那年我18岁.从农场抽回城里,结束了劳改犯般的苦难日子,成为一名国营工人.心里充满了幸福感,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 可是不久,我就陡然生 ...

  • 张春玲|姥姥姥爷,我生命中的贵人

    我的姥姥姥爷. 我是1974年出生的,在我的下面,有小我两岁的妹妹,小我八岁的弟弟.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从大人的口中,知道我母亲的身体不好,从还没有结婚时就不好,不能干重活儿,还经常生病.我母亲排行老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老哥·老妹/董玉秀

    看到这个视频,我想起来母亲81岁那年,正好闰月. 农村有个说法:闰月钱,使不完.就是闰月的那个月,闺女去给已故的父母上闰月坟,烧的纸钱是花不完的.所以父母故去的,闺女都去给上闰月坟. 我好像听母亲感叹 ...

  • 爱是恒久盼望 永不止息 记姥姥/孙娟

    爱是心存圣洁,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爱是盼望,爱是相互依赖.[赞美诗] 2015年元旦,我在中青旅报了名,想带妈妈到台湾旅游.时间定在1月31号.1月15号,一直带孙子的妈妈从北京回来,到五舅家 ...

  • 散文 || 情 感

    也许是分别得太久.乍一见面,小孙子没有见到爷爷奶奶少有的兴奋,没有张开双臂,没有笑容,表现的只是一脸的茫然.这让爷爷奶奶心里一酸. 距离,拉大了祖孙三代人见面的机会,梦中相见变成了老人的渴望.也许,儿 ...

  • 巩永宁‖挥之不去的阳光

    枝头的蝉声时起时落,午后继续收听倪萍娓娓道来的<姥姥语录>.回味着故事中姥姥质朴无华的言语,其中渗透或见证了太多生活的哲思.这也牵起了我对旧时光的惦念. 我的姥姥是八十六岁离开我们的.她走 ...

  • 金汇昆:温暖,背靠沙发,芊芊独自站立

    温暖,背靠沙发,芊芊独自站立 文/汇昆(江一) "芊芊可能还能站更长时间,但是姥姥吵我,拍个照片之后,我就抱着她了."昨天晚上,月圆兴奋地和我说着. "能自己站着已经很不 ...

  • 晁岳超:老舅家的那些事

    [总第104801期] 老舅家的那些事 文/晁岳超   不知不觉老舅己经离开我们有八个年头了,癌症就像一只无形的猛虎,把老舅的生命给叼走了. 一想起老舅,我的身体就开始轻微地颤抖.有泪涌上来蒙住了我的 ...

  • 【乡村人物之一】刘淮玉丨狗子

    狗子是我的一个俵哥,狗子是他的小名.狗子大我十多岁,血缘关系也比较远.狗子出生后,爹妈先后去世,兄姊尚小无力抚养,几乎成了一个孤儿.我姥姥看其可怜,就抱回家中哺养.那时我舅舅出生不久,姥姥哺养老舅,不 ...

  • 张小华/我的母亲我的妈(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我的母亲我的妈 张小华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莎士比亚说,容忍是最大的智慧. 孟子对忍耐的解读更加深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