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军‖儒服漫谈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穿的是儒者的服装吧?”孔子对答说:“丘小时候居住在鲁国,穿着大袖子的衣服,长大以后居住在宋国,戴着章甫冠。丘听说,君子的学问要广博,穿衣服要入乡随俗。丘不知道什么是儒服。”
读完这一段,五味杂陈。想想,按惯例给笔记加了一个题目:儒服。
本来以为人的品行和行为最重要。可不唯坊间讲究“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今天追捧时装,原来古代的君主见到孔子却是不问仁义之政,也取笑儒者的袍服。
这么一看,觉得贾谊不该有什么抱怨的。尽管贾生才调更无论,但他怎能和孔子比?人家文帝明君,请你一个小毛孩到宣室做出一个求贤的姿态就够,你干嘛对其“不问苍生问鬼神”耿耿于怀,还要念念不忘《治安策》,落得被人家贬到偏远的长沙,郁郁而终。说活该缺德,到底胸襟窄小。

又想起一个同事曾恶作剧说我是“孔乙己”,问“回”有几种写法,当时哭笑不得。其实孔乙己的学问善良和悲催人们很少记得,他是咸亨酒店唯一一个“站着喝酒却穿着长衫”的人。他以文化人的标识为荣,可得志的读书人鄙视他的落魄,俗劣势利的看客心里不平孔乙己不和他们一伙,自然要嘲笑孔乙己的窘迫来显示他们的优越了。唉,那沾了尘土被撕扯破烂的长衫,烛照出进退两难的迂腐读书人的不幸。不是举人的毒打,不是上流和盲流的鄙弃,他的悲剧在于没把书读博读透,没看透自己和世相。他不懂猴子穿上衣服还是猴子!若他是肌肉男,赤膊更搏异性艳羡的目光啊。
扯远了,回到原文吧。孔子对此鄙陋的肉食者的阴损,像是无感地说明自己的衣着,“丘不知儒服”一句,正告鲁哀公自己没功夫了解什么儒服,强调君子的学问要广博,穿衣服要入乡随俗。
也是,孔子又不是小孩,需要摆弄衣服刷存在感。不过话说回来,那次和友人游诗经里,遇到几个穿着白绸汉服的少女,飘逸优雅,更见青春靓丽了。回家和女儿一说,她闹着说做工精致的需要几千元,那穿上去气质绝佳。
孩子归孩子。孔子说了穿衣要入乡随俗,儒者不需要靠衣服来标榜。但国人这么重视衣服凸显个体风华,奈何西服还是礼服,一说时装就是意大利。这也是我们服装界和钟爱衣服的美女们可怜了。

——作者简介——
张卫军,商洛市商州区孝义人,夜村高中教师。自幼酷爱读书,至今洗不了“书呆子”美称。笔耕不辍,成文不少,只盼能与各位大方之家共同切磋。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平台相关文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