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时期,麦克阿瑟曾提出用原子弹,为何杜鲁门没批准?
相关推荐
-
朝鲜战争的5大真相!你知道几个?
朝鲜战争中的这5大真相,你知道几个?我们来盘点一下: 真相一.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后,也就是仅用了大约2个月时间,就把美韩等联军逼退到38线以南,是否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呢? 非也!志愿军这么快,就基本解放 ...
-
清长之战影响有多大?八十个国家为中国欢呼,苏联开启大规模援助
1950年10月,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出现在朝鲜战场上时,无论是敌对新中国,还是与新中国友好的国家都震惊了,中国人要和美军正面作战,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美国的国力和军力都是中国无法比拟的,拥有世界上大部 ...
-
一听麦克阿瑟准备派军舰到中国沿海挑衅,杜鲁门连夜下令撤职
从表面上看,杜鲁门把麦克阿瑟炒了,显得是杜鲁门小肚鸡肠,报了麦克阿瑟一直以来对他不够尊重的仇.而且还没有事先通知麦克阿瑟,而是先发了新闻,麦克阿瑟还是通过新闻知道自己已经被免职,确实是对麦克阿瑟的侮辱 ...
-
朝鲜战场上,为何美方宁愿承认失败也不愿动用核弹?绝非仁慈所为
二战后期,为了加快战争的结束,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在原子弹巨大威势的震慑下,负隅顽抗的日军不得不选择了投降.在见识到原子弹的恐怖后,世界各国开始正视原子弹的威力.至此,美国也开始依仗着原 ...
-
美军参谋划了一条线,朝鲜半岛分成了两个国家,经历了一场大战
对中国人来说,朝鲜战争是从冬天开始的,因为与美军和韩军的首次接战已经到了10月25日,对朝鲜半岛来说,这已经是初冬时节.而对朝鲜半岛上的人来说,这场战争的记忆并不是从冬天开始的,而是从夏天开始的,也就 ...
-
如果杜鲁门没有把麦克阿瑟撤职,联军就敢把战争扩大到中国?
麦克阿瑟如果没有被杜鲁门撤职,灰溜溜地返回美国,他最想干的事儿就是扩大战争规模,把美国拖入更大规模.持续时间也一定会更长的战争.而这也正是杜鲁门最后下决心把他撤职的原因. 麦克阿瑟看不上杜鲁门这种政治 ...
-
彭德怀为何因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被美国人高度评价
一场战争的胜利,作战双方的军备实力和士兵素质固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更为重要的就是将领自身的能力.回顾以往的战争史,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胜利的一方凭借的并不全是压倒性的实力和优势 ...
-
麦克阿瑟:投26颗原子弹给中国,几小时后,却被白宫撤职
在结束已久的二战中,美国和日本都是主要的参战国,而在美国一方,诞生了一位极为优秀的将领,几乎可以说是战场上所向披靡,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麦克阿瑟.他在二战中是美国的远东军的司令,军队中的最高指挥者,麦克阿 ...
-
【每天老照片】-1万-2795- 麦克阿瑟正开派对狂欢,副官突然大喊着跑进来:将军,您被免职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传奇五星上将,二战后日本实际掌权者,美国唯一一个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上将.他在美国拥有十分高的声望,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连美国总统都对他敬佩有加.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风云人物 ...
-
扬眉吐气的战争
扬眉吐气的战争 --抗美援朝70周年(1950---2020)祭 艾子吴 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1950.6.25-1953.7.27),当年不仅震撼着全体中国人的心,也 ...
-
周总理半夜急召印度大使:美越过38线,中国就出兵!美国:不可能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1950年10月2日,中国刚刚结束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个国庆节,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忙碌一天后早早入睡了,他刚刚睡了一个半小时就被人紧急叫醒,来人通知他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正在楼 ...
-
想打全面战争,动口就扔核武,麦克阿瑟当不上总统,或许是种幸运
文/商学野 在美国历史上的45任总统里面,十几位总统都有军旅生涯,还有几位是职业军人出身.例如著名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就在二战后接替了杜鲁门,成为了美国第34任总统.而他在竞选中打败的对手里,就有自己的好 ...
-
朝鲜战争,志愿军究竟该不该打过“三八线”?
朝鲜战争爆发以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经过近三年的艰苦战斗,终于签订了停战协定.从战争的最终结果来看,敌我双方实际的军事分界线还是划在了三八线附近各自实际的控制区域.如果从战争开始之前的分界线来 ...
-
蒋氏逃亡台岛,三次想派兵赴朝参战,为何三次被美国拒绝?
作者:阿克琉斯 1950年6月,朝军在半岛上的作战势如破竹,由于李承晚的败退速度实在是太快,已超过了杜鲁门的预料,面对李承晚不断发来的求救电报,在当月末,美国决定正式出兵半岛,援助李承晚当局. 就在2 ...
-
朝鲜战争被志愿军击败的麦克阿瑟,不敬佩志愿军将军,只敬佩一人!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世界历史上规模比较大的一次局部战争.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队与我们中国的志愿军部队在朝鲜半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双方以和谈结束,并没有分出胜负.但是我们国家在面对着刚刚打赢二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