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光日新1167】是孩子成长了还是我成长了?(图:洙河早晨随手拍)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成长私语 

前几天,孩子姥姥、姥爷说了好几遍,要给孩子送饭。因为有点麻烦,并且马上就要大休了,所以我们婉拒了;昨天孩子大休,我把吃饭安排告诉了她,没想到她较痛快地答应了;
看到她现在的样子,心里真心有点心疼她。我想抱抱她,给她安慰和鼓励。原本她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拒绝我的,拒绝的理由很简直,“囊你瘦的不轻(男女授爱不亲,她还很小的时候发音还不清楚的时候就开始拒绝我的拥抱)”,这次却也较痛快地答应了。(或许是因为住校后,体会到了我们的存在和爱,知道并学会了感恩吧?!)
是我成长了还是孩子成长了?或许是我们两个都成长了吧!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时间,慢慢来,急不得。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成长,然后慢慢地陪伴她一天天成长,而不是自己无所事事,天天眼巴巴地瞅着她、心里急火火地盼着她瞬间长大、瞬间懂事、瞬间完成父母的心愿。或许,孩子成长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我们心里期盼的速度。我们慢下来,孩子就快起来。我们以自我为中心,就会感觉孩子长得太慢、不懂爱、不知道感恩......
关于孩子问题,昨天与老领导聊天的时候,他一直在说,孩子的成长挺顺利的,每步都赶趟、都是最好的选择,不早不晚,刚刚好,每步都有最好的安排。其实,他自己就是一个心态平和又热爱学习的人。我在想,是他的孩子顺利导致他爱学习、心态好?还是他爱学习、心态好才造成的孩子的成长很顺利?这又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孵鸡”的问题。
前几天刚说过,最好的破解之道就是断开二者之间的联系,着眼当下,接受当下的事实,着眼长远,做最好的自己,一切都将有最好的安排。当下有鸡,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吃鸡,只要它好吃,何必非要弄明白“是哪儿来的?能生什么?”呢?!先吃了再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吃饱喝足,再研究形而上的“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问题。当下有蛋也是同样道理,如果非要弄明白了再吃,那可能永远也吃不到。
孩子成长也是这样,先着眼于当下。接受孩子的现状,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健康快乐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尊重、遵从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因为孩子的成长错乱了自己的情绪。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成长,让自己的心情保持平和;
情绪是自己为了自己的面子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完全是自己的事,只要想控制、调节,最终自己都可以完全控制。不要被外界的刺激、尤其是孩子的事影响了自己的情绪、拉低了自己的幸福指数,更不要试图让孩子完全按照家长想要的样子、路径去成长,否则,孩子的发展不自由,家长的心情也会阴阳不定。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孩子成长了,我也就成长了;我成长了,孩子也就成长了。如果家长老是觉得“孩子怎么就是长不大?”“孩子怎么就是不懂事?”“孩子怎么就是不成器?”,这样的家长就是没有长进的家长,焦虑的家长也培养不出淡定的孩子,孩子也就很难成长了。
割不断,理还乱。家长可能觉得“他总是那样,我怎么能这样呢?”真的割不断吗?到底是谁影响了谁?谁拖了谁的后腿?所以,醒醒吧!成长吧!割断吧!家长真的醒过来、成长了,真的割断的话,不用理,也不会乱了。

轮滑者   不都是少年

拍摄技术不知道

这拍摄姿势

也是蛮拼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