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辞旧迎新,不忘归零前行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1.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时候,腊八一过,年味儿就越来越浓,大人们忙着置办年货,而我就跟着小伙伴们满大街横冲直撞,嘴里唱着这样的童谣。那时的我们根本不关心过年到底要准备什么,只知道年到了,就会有新衣服和压岁钱。整个腊月直至正月,我们的内心都很欢乐。
不过,对于准备过年,还是有一件事情,我是参与进去的。那就是腊月二十四的“扫尘”。妈妈对于这样的年习,每年都很重视。她总说“有钱无钱,打扫干净才能好过年”。于是,大清早就会把爸爸和我叫醒,然后分配任务。爸爸负责搬挪家具和打下手,给妈妈的掸尘提供便利。我则负责清洗家里的小物件,茶杯花瓶什么的。平时看起来家里没什么东西,可是一整理起来没有一天的时间还真完成不了,每次总是忙到傍晚才会结束。然后,看着精心整理的家,亮亮堂堂,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我们相视而笑,满足感油然而生,一扫先前的疲劳。
我曾问过爸爸,为什么要扫尘,爸爸很文学地告诉我:“尘”与“陈”谐音,腊月二十四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我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
既然过年,那最期待的当然是年三十除夕之夜了。
小时候过年的记忆深刻而温馨。大概从傍晚四点多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吃年夜饭,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开始络绎不绝、响彻不停。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每道菜肴奶奶都特意给取了一个吉祥的菜名,比如“和气生财”、“年年有余”、“富贵吉祥”、“节节高升”等等,期待来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其实也就是普通的“肉丝炒青菜”、“红烧鱼”、“红烧鸡”和“糖醋排骨”。
吃完年夜饭,重头戏就是“看春晚守岁”。小时候总是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爸妈笑呵呵说好呀,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我们是不会强叫让你睡的。只是每次即使我斗志昂扬、信心满满,但终究抵挡不过瞌睡虫的骚扰,总是会眯那么一会,然后又打起精神看几眼电视,不久又睡去一会,再又醒来,如此反复二三,直至春晚“零点时刻”的倒计时。
“10,9,8,7,6,5,4,3,2,1。”零点的钟声响起,鞭炮齐鸣,举国欢腾。零点时刻,是赞美快乐、感恩岁月的神圣时刻。当时间的指针悄然划过零点,每颗鲜活的心灵都在上演“回顾过往,珍惜当下,畅想未来”的年度大戏。零点,它就像一个重启键,将一年来历经的所有都在瞬间归零后重启,开启另一段别样人生。
除夕夜的零点之“0”意味深长。

3
“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这是钱钟书先生《论快乐》中的话。他一语道尽了人与岁月的争斗。
人生在世,总有蒙尘的时候,不可能生命里的每一天都是通透晶莹的。过去的一年,有欢乐,亦有忧伤,有得志,亦有失意。我们就像一个超级垃圾桶,毫无保留地接收所有的情绪与情感。幸运的是,我们的内心十分强大,任何事情包括烦忧都能找到合理的出口。过年就是一个极富仪式感的终结象征。扫尘、吃年夜饭、守岁、倒计时等等各种习俗,是在形式上庄重地与过去告别,旧的一年自动归零,新的一年自此开始。
归零其实是一个标准的计算机术语,但却处处透出一种哲学语义。春晚“常青树”朱军在自传《我的零点时刻》写道:我们的生命从“零”出发,历经着高潮,穿越着低谷,追逐崇高也甘于庸常,但最终都会归“零”。
从零开始,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胸怀。昨日的成功,不代表明日的辉煌,曾经的失败,也不代表将来的不成功。顺境时,将得意适时“归零”,可以坚守心中的那份宁静,戒骄戒躁;逆境时,将失去勇于“归零”,才能拥有重新开始的信心,积极奋斗。
2016,已然远去。2017,已经来临。给心灵来一次大扫除,为快乐腾出更多更大的空间。在零点的时候,与过去的自己微笑告别,向全新的自己轻声说一句:“嘿。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鑫,女,1986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就职安徽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在多种报刊发表过散文、随笔、论文等。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