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子里父爱浓
菜园子里父爱浓

我自幼丧父,感受到父爱是在结婚以后。
公公是个退休工人,住在偏远的山村,两个儿子有像样的工作,衣食无忧。按理说,他应该轻轻松松地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但是他偏不,因为他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或者说他对后代有一种特别的偏爱。

他想方设法承包了几亩土地,从此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苦行僧生活。
他种的菜品种很多,有黄瓜、苦瓜、辣椒、豆角、南瓜、葱、茄子、萝卜、白菜等等。不同的植物生长方式不同、营养需求不同,他就像照顾孩子一样先了解各种蔬菜的生活习性,然后该浇水的浇水、该施肥的施肥、该打顶的打顶、该掐枝的掐枝。每天忙得不亦说乎。

公公种菜施的是农家肥,不洒农药,全都是纯天然绿色蔬菜。他喜欢搬一个小凳子,拿一个深底的大瓷缸,坐在一株株蔬菜跟前,眯缝着眼睛把植物从上往下打量一番。如果发现和植物融为一体的菜青虫,他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轻轻地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它们,迅速地把它们从植株上移开,小心翼翼地放到瓷缸里面,然后送到家养的母鸡跟前。母鸡最喜欢这样的美食,作为报酬,它们下的蛋格外大也格外多。

到了收获的季节,他就摘下豆角、黄瓜、西红柿、茄子,拽出一把把绿油油的青菜,一袋袋整理好后,装上老年三轮车,风驰电掣般送给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看着儿孙们吃上自己种的菜,公公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今年春天,公公在体检时,指纹因长期劳作磨出了厚厚的茧而无法识别。工作人员和他打趣:“大叔呀,退休就是让你休息的,你干吗还这么拼命呀?难道儿子儿媳不孝顺,没收了你的工资本?”公公却一本正经地说:“因为种地,孩子们没少和我生气。现在他们也都理解了,劳动才能体现我的价值。”

如今,公公已经70岁了,但他精神抖擞、红光满面,每天依然过着种菜——送菜——卖菜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们开心地叫他“蔬菜老爸”,孩子快乐地称他“农民爷爷”,逢年过节、闲暇之余我们全家都会去他的种植园体验田园风光、采摘各种蔬果。
“菜园子里乐团圆,餐桌之上享口福”,感谢公公给予我们的浓浓父爱,而他辛苦乐观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值得我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