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冀||山阴县东石人坡村《李氏宗谱》读后感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月峰兄送来由他昆仲编撰的山阴县东石人坡村《李氏宗谱》初稿,谦虚地要我“指导”。老友全家久不在山阴,但心系乡里,梦寻祖根,感其赤诚,念其好道,欣然为之作读后感。
由久离家乡者为主修谱是该谱一大特色。这些年,接触到县内许多修谱人士和谱牒,全部为生活在居住地的有识之士主修。他们既熟悉乡情民风,又了解族人变迁,还方便调查走访。而《李氏宗谱》的主修者是久居右玉的族人,可见在编修上付出的辛劳比其他族谱不知要多多少,其精神可敬可叹。
每个人都有介绍是该族谱又一特色。我看过、编过的家谱,详细作介绍的是有成就者,而李氏家谱上至古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凡有资料者都记载的详详细细。我情不自禁地崇敬起这几位主修者,真可谓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大事。在这本不算太厚,字数也并不太多的族谱里,记录容纳了有记载的所有东石人坡村李氏宗亲,其中不乏大有成就者。提供了如此丰富的历史信息,确为本书最为成功的方面,也是读之使人奋进向上的重要原因。
全谱贯穿了当代修谱要求的第三大特色。两年前,我曾主编过本县安祥寺村《黄氏族谱》,深知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流动性激增,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巨大改变的时代,要编纂或续修好一部族谱,其难度之大,过程之艰,不言而喻。编修谱牒的目的意义,也不能局限于过去的“尊祖敬宗,寻根认亲”等老传统,而更应突出先辈爱国爱民,清正廉洁,和谐奋进,无私奉献等崇尚精神和真实史料来教育世人,激励后代。东石人坡村《李氏宗谱》,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体例上看,都贯穿着当代修谱这一要求。全书精装一册,16开199页,但编者惜墨如金,能以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的手法,将东石人坡村李氏的来龙去脉介绍的清楚准确。其重点则放在人物介绍上,充分体现了修谱的基本特点。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抱着求知、受教育的目的,拜读其中每一篇序跋、传记和附录中的人物介绍,感受很深,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叫做“先祖英名浩气在,裔胄志高功绩多”。
此外,《李氏宗谱》中附上了山阴、右玉两县目前在任的县委书记题词,收录了《右玉县志》中的人物介绍和朔州知名作家孙莱芙的作品,再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档案史料附入,多数人物的照片也收入进去,以文化传播新思维,脉络清晰,图文并茂,信息丰富,使得整部族谱更具真实性、史料性,可视性、可读性强,诚为现代家谱整理汇编之典范。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作者简介:
黄冀,山阴县文联原主席,《山阴县志》主编。
留言之窗

*黄冀||浓浓乡情融故土 —— 安祥寺村《吴氏家谱》(代序)
*黄冀||蹉跎岁月平安多彩 ------安彩平女士的知青岁月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如果阅读量达到1000以上,在作品推出一月内全部支付作者。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4、凡本平台发表的原创作品,其版权归《文史艺苑》所有;转载其它媒体的作品,由于未能及时联系到作者和有关媒体,如涉侵权问题,接到告知之日及时删除。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