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赏析 | 张齐贤易产息讼

原文

张齐贤真宗时为相,戚①里有争分财不均者,更相②诉讼。后又入宫诉于上前,久不决。齐贤曰:“是非台府所能决也,臣请自治之。”上许之。

齐贤坐相府,召讼者曰:“汝非以彼所分财多,汝所分财少乎?”皆曰:“然③。”即命各供状④结实,乃召吏趣⑤徙其家,令甲家入乙舍,乙家入甲舍,货财皆案堵如故⑥,文书则交易之,讼者乃止。

明日,奏上,上大悦:“朕固⑦知非卿莫能定者。”

注释

  1. :指外戚,即皇帝的母族或妻族。
  2. 更相:相互。
  3. :表示肯定的答语。
  4. 供状:书面供词。
  5. :同“促”,督促。
  6. 案堵如故:像原来一样。
  7. :原来,本来。

译文

张齐贤在宋真宗时期担任宰相,皇帝的外戚中有人因财产分配不均而相互告状。后来又进入宫中在皇帝面前告状,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张齐贤说:“这个案子不是官府所能判决的,我请求让我来审理这个案子。”皇帝同意了。

张齐贤坐在相府里,召集来诉讼的人说:“你们不是认为对方分到的财产多,自己分到的财产少吗?”诉讼双方都说:“是。”张齐贤就让他们写下供词并签字画押,然后召来官吏督促诉讼双方搬家,命令甲家搬入乙家,乙家搬入甲家,两家的财物都原封不动,文书则让他们互相交换,双方于是停止了诉讼。

第二天,张齐贤把这事禀告给了皇帝,皇帝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不是你就没有人能平定这场诉讼。”

人物故事

张齐贤少年时遭遇后晋战乱,家中贫困,但他却用功学习,志向远大。因为敬慕唐初名臣李大亮的为人,因此取字为师亮。

张齐贤出将入相,曾率领边军与辽军作战,颇有战绩。他担任宰相时间长达二十一年,为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齐贤有一个特点,就是饭量特大,曾被人称为“饭桶宰相”

接下来就通过史书记载,了解一下他的趣事。

求—醉饱

张齐贤还是布衣平民时,有一次,有一伙强盗十多人,在旅店里大吃大喝,旁若无人,住店的人吓得连跑带躲。

此时张齐贤正饥肠辘辘,就直接走过去做了个揖,说:“我穷人一个,想和各位一起吃个酒足饭饱,可以么?”

强盗们很诧异,说:“秀才你肯委屈自己,有什么不可以?我们都是粗人,还怕你笑话呢。”

说完就给他让座,张齐贤也不客气,直接拿了个大碗倒酒喝,又拿了个猪肘子,吃得像虎狼一样,把这群盗贼都看傻了。

饭后临走时,强盗们还送上值钱的东西。张齐贤都收下了,满载而归。

——出自《涑水记闻》

酒浆浸渍,涨溢满桶

张齐贤在安州任知州时,当地人早就听说他是个大胃王,很想看看张齐贤一顿到底能吃多少。

一次宴席,厨子专门准备了一个金漆大桶。

然后,张齐贤吃一只鸡,厨子就往大桶里投一只鸡;张齐贤喝一杯酒,厨子就往桶里倒一杯酒;张齐贤吃一盘子肉,厨子同样往大桶里放一盘肉……

张齐贤吃得酣畅淋漓,而厨子却倒得胆战心惊。

最后一看,“酒浆浸渍,涨溢满桶”,一个大桶被装满啦。惊得吃瓜群众连连咂舌!

——出自《宋稗类钞》

出处

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启发与借鉴

这桩别人看来颇为棘手的案件,张齐贤却看到了背后的实质,从而巧妙化解,让双方无话可说,的确是个足智多谋之人。

面对复杂的问题,首先要透过复杂的表象,了解清楚问题的根源,将问题简单化、明确化,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去解决。否则核心问题得不到解决,只会是治标不治本。

(本文完)

(0)

相关推荐

  • 宋朝“第一”财产纠纷案,牵出3大宰相,皇帝都躲之不及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财产分割,这历来都是一大头疼的问题,别说巨贾富商,就是普通老百姓都可能为了一点儿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这不?宋朝就发生过一起惊天 ...

  • 孟尝君养三千门客,诞生一个贬义成语,却被唐朝宰相赋予新的含义

    读史使人明智,本文笔者将通过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智囊全集>,讲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战国有四大君子,即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其中,司马迁在<史记·孟尝君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董遇论“三余”

    原文 董遇①,字季直,性质讷②而好学.兴平③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④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戎夷解衣

    原文 戎夷违①齐如②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③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④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⑤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q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献鸠放生

    原文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①献鸠于简子②.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③.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④之,不若禁民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魏文侯期猎

    原文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⑤往,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墨子劝学

    原文 有游于子墨子①之门者,子墨子曰:"盍②学乎?" 对曰:"吾族人无学者." 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桑中生李

    原文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②见空桑,中有土,因③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④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⑤."目痛小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陆游论“才锐者”

    原文 后生①才锐②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③,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④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⑤也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正午牡丹

    原文 欧阳公①尝②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 丞相正肃吴公③与欧公姻家④,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⑤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涸泽之蛇

    原文 泽①涸②,蛇将徙③.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④,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⑤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⑥.人皆避之,曰:"神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