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危险知多少?

   
   他,67岁,患气管炎多年了。这一天喊来近处门诊的医生到自己家中输液。一瓶液体没输完,人就不行了。

    她,75岁,身体健康从没进过医院。只是那年冬天感冒在小门诊输了3天液,就突然去世了。
    还有他,46岁,自己走着进医院,头天晚上还又吃又喝谈笑自如,次日凌晨输上液就狂躁几个人按不住天不明就没救了。
    还有她,年过7旬,感冒并不重,孝顺的儿子将她送进大医院输液,自己走着进医院,3天花了两万多元好好一个人变成了冰冷的尸体!
    还有他,还有她...以上这些患者都是我的熟人、街坊或亲戚。
    他们都不是绝症,不少人甚至没什么大病,只是输了几天液,人说没就没了.那么意外,那么突然,熟人议论纷纷,困惑不解。他们的突然离去,留下一个一个难解的谜团...糖尿病人输了葡萄糖。
    一个同事告诉我,他曾下乡包队的那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突然去世了。我听了一惊,那个人我见过,身体很好,怎么突然就走了呢?同事告诉我:听说他有糖尿病,感冒住了6天院,输液加了葡萄糖导致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才56岁。
    糖尿病人误输葡萄糖,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2012年6月17日上午,一个熟人来串门拉起家常。他说,他的弟弟虚岁56,平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前段时间因冠心病住院。病不重自己走着去医院临走还有说有笑。进了医院,输了两天液,人就昏迷了。直到输液3天后,另一个医生说糖尿病怎么能输葡萄糖?可为时已晚,弟弟病情加重。好好一个人进医院五六天说走就走了,一家人悲痛欲绝。
   【特别提醒】:进医院输液的糖尿病人必须首先告诉自己的病情,医生给病人输液也应先问清病人的血糖是否正常。
    一般来说,糖尿病人是不能再输葡萄糖的。因为这会导致高渗性昏迷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者危及生命。如必须输葡萄糖,应同时加入胰岛素。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还有很多漏诊的隐性糖尿病人,这些人血糖高而不自知,更会给输液带来潜在的危险。
   【输液反应最常见】:一个熟人告诉我,她孙子有些感冒到小城一家正规医院输液。护士给孩子输上液不大一会儿,孩子就脸发紫,手臂哆嗦。她一看事不好,不顾护士阻挡立即私自拔下输液针管,抱起孙子就离开了医院到别处求医。结果孩子转危为安。提起那惊险一幕,她至今心有余悸。她反应快处置果断,孩子是幸运的。
    以下几位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邻居告诉我,她的一个亲戚开了一家个体门诊。那天诊所来了一个八旬老奶奶就医。她的亲戚给挂瓶输液,一瓶液体输进去没多少,老人就气绝身亡。她亲戚赔偿了20多万元,门诊也因此关门了。
    我的一个老乡,67岁,患气管炎多年。那年仲秋,一天上午,他喊来近处门诊的医生上门服务到家中给他输液。因医生要照顾生意,给他输上液就回门诊了。谁知我那位老乡一瓶液体才输了半瓶就脸青手抖上不来气,家人一看事不好,连忙去喊医生。医生来了迅速拔掉输液管打120求助。救护车刚到家门口,我那位老乡就断气了。
    我的一个街坊46岁身强力壮。2007年冬天,因感冒、胃炎发烧38点5度小门诊治疗几天不见效果进小城一家大医院就诊。住了两天院病情好转。谁知次日凌晨输上液就出现狂躁几个人按不住。医生就在正输着的液体里增加了镇静剂,病人终于静下来了,象睡着一样。谁知他从此再也没有醒来,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特别提醒】:以上几例病人死亡的确切原因虽然没法最终查明,但他们的症状都与输液反应的特点相吻合。输液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轻者表现为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抽搐、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输液前病人病情稳定、情绪平和,输液不久突然烦躁、抽搐、脸色发青,首先应考虑是输液反应,应当毫不迟疑,立即拔掉输液针管。
    假设护士、医生不在跟前,应果断拔掉输液管再去喊医生对症处理,千万不要耽误时间。
    【过度治疗夺人命】:2014年2月13日上午,有同事登门闲聊。他年届7旬,给我讲述了就医输液历险记使我大开眼界。他说:“春节前,我喝酒后感冒,又引发膀胱炎、前列腺炎,发烧38点2度,住进市人民医院。医生给我输液用了3种药,一天输九9瓶液体。每天还用凉水冲洗膀胱。过了7天,我感觉病好了,就要求停止输液。医生说不行,必须输够14天。又输了3天,我实在受不了了发起39度高烧。我强行停止了输液。停后一天,体温就降了,3天后降为36点4度。去医院输液前,我的血红细胞6600,输了10天液,血红细胞降为2200。停止输液3天后,血红细胞升到2800,以后每天升200,很快恢复正常。”
    他的经历使我十分震惊,过度输液竟然发高烧并影响血项。如果再继续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他是幸运的,有惊无险,而下面的几位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她年过7旬,是我的一个街坊。只是有些感冒发烧,被孝顺而又富有的儿子送进小城一家大医院。儿子对医生说:“请用最好的药,花多少钱不在乎,只要快点儿好病就行。”医生给病人输液,至于用了什么药用了多大量,我不得而知。只知道老人住院3天花了两万多元,好好一个人自己走着进医院,3天后变成了冰冷的尸体!
    我的一个亲戚告诉我,2012年腊月,她年近8旬的父亲在大街上散步摔了一脚,摔得很轻连一点儿皮也碰破。但老人不放心非要去医院检查,到了小城一家大医院作了CT等各项检查,医生说没有摔出一点儿毛病。可医生却让老人住院输液治疗脑血栓。结果输了两天液,好好的人就昏迷了进了重症监护室,后来一直昏迷不醒花去20多万元后撒手人寰。
    最典型的是2011年5月8日山东电视台《新故事客栈》讲的病例:吴喜英住进东莞一家医院,被诊为胆囊结石、胆囊炎,做了手术,术后感染进了重症监护室,其间每天输液竟然高达11公斤,花费45万元命赴黄泉!
    当然,不排除医院虚报数目多收费,但即便去除虚数,输液的数量也够惊人了,血管变成水管,肌肉水肿象豆腐,人怎能不死!
    【特别提醒】:输液不是万能的,滥打点滴过度治疗,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大量液体进入血管可引起心衰。输液毕竟是进入血管的另类物质,消化这些东西要消耗人体大量正能量。
    我想,输液数量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比如输进的液体最多占血液总量的20%应该是安全的。老弱病残本身就没有几斤血,每天输进的液体比血液还多,好人也受不了。那会造成人体细胞积水人体缺血缺氧,生命运动无法维持,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心得】所以,能吃药治好的病不要打针,能打针治好的病就不要输液。必须输液的应当用药少而精,输一个疗程不见好转的应考虑用药不对症停用或调整用药。
    病好了的,就不要长期输液误以为可以巩固疗效。
    附:读报文摘:《输液危险知多少》2017年6月9日,《齐鲁晚报》专页刊登题为《输液堪比小手术》的文章。全文如下:
    输液危险知多少?关于输液,各地的别称很多,如输水、打吊瓶、打点滴、挂盐水等。可见这种治疗方式的司空见惯。不过,我们也不止一次听到输液死亡的事件。其实,输液死亡一点都不奇怪。在美国,输液被视为小手术。
    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未必是医护人员的失误,药物中存在致热源、不溶性微粒,多药配伍、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输液器材被污染,甚至输液速度过快、或患者本身高敏体质等,都会发生不良反应,有时危及生命。输液堪比小手术:高热是最常见的输液反应.前不久,在省城某医院,一位患者输液过程中突然浑身哆嗦、发冷,急忙叫来医生,医生检查后认为,这是典型的输液发热反应。医护人员给病人盖上被子,不久,高热如约而至。
    山东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谭维勇说:因输液引发高热,这是最常见的输液反应,往往先是寒战,很快体温升高,出现大于38点5度甚至40度的高热。有的病人还会头痛、恶心、意识不清,甚至死亡。此时,医生一般会马上停止输液或更换液体,为病人盖上棉被,高热来了物理、药物降温,以及注射抗过敏药物。严重的发热反应会出现低血压休克,有时多脏器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副主任黄欣说,严重输液反应多数预后很差,可因脑损坏致残、痴呆或植物人。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输液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林林总总。输液时心脏不适要告诉医生好好地输着液为什么突然发热呢?谭维勇认为,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液体污染,比如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加工过程中进入了病死菌、蛋白质或其他不明的致热源。他坦言,中成药注射剂有的在抗病毒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的确存在药物提纯过程中难以去除的蛋白质、大分子物质等不明成分。
    黄欣说,导致发热的药物性原因还有多药配伍、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等,另一类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如注射器、针头污染、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技术、输液环境如空气洁净度等。不过,患者自身存在个体差异,高敏体质可能反应更为强烈。静脉炎也是常见的输液反应之一,多与药物自身有关。黄欣说,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药物,如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等,血管受到刺激,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化学炎性反应。有过输液经历的人都知道,输液速度不能过快。黄欣说,这是由于输液时,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可能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她提醒,钾盐、升压药、降压药等宜缓慢滴注。如果心脏功能欠佳,液体流速过快就更加危险了。
    谭维勇说,此时病人会感觉胸闷、憋喘,有粉红色的泡沫痰,非常危险。尤其是老人、孩子和慢性病患者,心脏功能本身不强,更应当注意。他提醒,如果输液时心脏不舒服,一定要告诉医生。在家打吊针不可取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合理用药原则】: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 国家计生委等部门也联合制订了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其中一条即.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严格掌握静脉输液的应用指征,对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输液反应至关重要。谭维勇说,有人认为输液是小事,随便找个门诊输输就行,甚至找护士到家里打针,无形中增加了风险。尤其是输没有用过的药时,一定要到正规诊所,并时刻观察身体反应。还有的人没什么不舒服,但经常没事“冲冲血管”。谭维勇说,为了冲血管而输液其实也是没必要的。
    输液必须符合一定的指征,如口服药物无效,病情急迫、危险时,有必要静脉注射。否则,尽量服用口服药物。还有不少人认为,一得带“炎”的病就要求输液。其实,只有由细菌引起的炎症,用相应的抗生素输液治疗才会有效。一般感冒、腮腺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注射或口服抗生素起不到效果。谭维勇说,还有些病如急性鼻炎,吸入性治疗比输液效果好。急性外耳道炎、中耳炎、局部滴入性用药效果更直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