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法生:先秦儒家性情论视域下的《中庸》人性论

(0)

相关推荐

  • 《中庸》注释(四)

    [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之情未发时,浑然在中,心无一物,称之为中.随其所发,皆合乎 ...

  • 赵法生:性情论到性理论——程朱理学对于原始儒家性情关系的诠释

    摘要:先秦儒家的心性论以气本论的宇宙观为基础,其中的性情关系亦是一本而非二本,二者并不存在形上形下之分,亦不存在异质异层的区别,情作为道的初始而备受重视.但随着理学本体论建构的推进,气本论的宇宙观被理 ...

  • 赵培 | 波动的权威 游移的道统——经典化视域下儒家创经、拟经、广经、续经与补经现象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 摘要:创经.拟经.广经.续经与补经现象在儒学演进史上长期存在,反映出儒家典籍经典化过程的独特性.儒家经典系统之门始终关而未闭,一方面是因为秦汉以来经典原文献残缺,另一方 ...

  • 赵法生:论孔子的信仰

    编者按:孔子的信仰问题,关联着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一直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和宗教比较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探讨儒家与宗教以及与西方基督教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从明朝中后期基督教传入中国,到现代中华文明 ...

  • 赵法生丨忽视宗教对西周文明的影响,就无法搞清楚其人文精神

    导读 百余年来弥漫于中国思想界的反宗教思潮,使得学界着力开发西周文明中的人文精神和理性成分,而对于西周宗教的意义及其与西周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则未免有所忽视. 由于西周文明处于前轴心期的古代宗教时期, ...

  • 论孔子的中道超越 | 赵法生

    中心思想:儒家超越精神是华夏轴心突破的主要思想成果,关于其内涵与特征,港台新儒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内在超越说.但儒家的超越既非港台新儒家所说的内在超越,也非基督教式的外在超越,而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道超越 ...

  • 《戏剧》2021年第1期丨赵建新:戏曲现代化视域下的“西戏中演”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 AMI"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识别下 ...

  • 法源地||证据法视域下病历书写法律风险研究

    摘要   通过医疗机构篡改病历导致败诉的一个典型案例详细阐述了病历的证据属性.从病历客观性关联性以及合法性的角度分析病历书写缺陷的法律风险提出病历书写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包括规范病历书写保证病历的客观性 ...

  • 刘清平 | “义政”和“善政”的统一 ——先秦墨家视域下的政治发展概念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武汉传媒学院人文学院 摘要 西方学界的政治发展概念由于包含了时空维度上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意蕴,存在着相对忽视正义底线.片面强调民主投票程序.对主体品格关注不够等理 ...

  • 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富民论

    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民本,在社会治理上的实践是重民生,善治的本质则为"厚民生",富民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这一点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富民可谓是其根本性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