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石墨烯/SiO2/Si结构中电触发微爆炸现象的研究
相关推荐
-
《AFM》:一种原位合成高性能硅石墨烯锂电负极材料的简便方法
作为锂离子电池商用负极材料,石墨的容量限制在372mAh g−1,不能满足高能量密度应用的要求.硅(Si)因其突出的比容量(4200mAh g−1)可能是最有前途的替代品.然而,硅的大容量因其在锂化和 ...
-
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摘 要:硅基负极材料由于出色的储锂容量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锂离子负极材料,但其较差的电导率及脱嵌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其循环稳定性较差.本文概述了硅/炭复合负极材料和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及 ...
-
热载流子效应 Hot carriers and LDD
摘要: 随着芯片尺寸的减小,芯片的供电电压.工作电压并没有相应减少很多,所以相应的电场强度增加了,导致了电子的运动速率增加.当电子的能量足够高的时候,就会离开硅衬底,隧穿进入栅氧化层,从而改变阈值电压 ...
-
Carbon:水辅助法在SiO2 / Si衬底上快速生长单层石墨烯薄膜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在介质基板上无金属生长高质量单层石墨烯膜对于开发基于高性能石墨烯的电子和光电器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介质基板的催化活性很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现有CVD工艺的结构均匀性 ...
-
氮化物 石墨烯/氮化钛纳米复合物|TiNx/SiO2/Ag/SiO2复合膜|TiO/TiN复合薄膜|Si(111)基底上制备氮化钛(TiNx)薄膜
氮化钛的分子量为61.89,密度5.43,熔点2930℃,可用钼舟加热蒸发,用电子束加热蒸发较好,也可以用溅射或离子镀方法制备氮化钛薄膜.氮化钛膜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良好的化学惰性.独特的颜色及良 ...
-
【热坛学习】谈谈铸铁的过热处理
铸造微课堂 热加工行业论坛 今天 铸铁的过热处理 (superheating)将熔融的铁碳合金液加热到高于其液相线一定温度,然后降温到浇注温度进行浇注的熔体处理工艺.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铁水的过热 ...
-
瑞禧解析介孔Fe2O3-SiO2/BNNTs-SiO2-Si3N4复合材料
将磁性纳米颗粒同介孔硅纳米颗粒结合,合成的纳米磁性复合颗粒具有良好的磁响应和生物适应性,能作为造影剂和靶向剂广泛应用,在催化.环境污染物分离方面的的应用.磁性纳米粒子因其在磁存储.生物医学的应用而飞速 ...
-
特拉华大学的Gu Tingyi课题组--低压超快石墨烯集成相位调制器的器件结构
石墨烯的原子层薄几何结构和半金属能带可以显著改善集成光子器件矩阵的性能.其类似半导体的费米能级可调特性使得石墨烯可以作为电-光调制的活性层.石墨烯作为一种低损耗的金属层,可以放置在离有源层更近的地方进 ...
-
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Indu Sharma课题组--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压辅助生长单层石墨烯:对高性能石墨烯FET器件的启示
这里,试图了解单层石墨烯(SLG)生长过程中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过程的热力学机理,因为它是CVD过程中最有争议的部分.为了获得高质量的LPCVD-生长的石墨烯(与机械剥离的SLG相当),大量 ...
-
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有哪些应用难点?
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仍待提升,取代传统燃油车任重道远.提高动力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主要途径是采用新型高容量正负极材料,硅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石墨类负极材料的10倍以上 ...
-
硅氧材料首效再上新台阶,留给硅碳材料的时间不多了!
随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石墨材料已经无法满足高比能电池的设计需求,Si基材料凭借着高达4200mAh/g的容量,以及与石墨接近的嵌锂平台,成为了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高容量负极材料,然而Si ...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Benjamin Huet课题组--Cu催化剂表面形态在转移CVD石墨烯中的基本局限性
大面积石墨烯的转移是技术应用开发中的关键步骤,特别是当其结构完整性和物理特性至关重要时.尽管科学界为提高转移协议的可扩展性和清洁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较少的研究集中在导致裂纹.皱纹.皱褶.褶皱和机械应 ...
-
上海交通大学Yiyong Mai课题组--弯曲石墨烯纳米带具有多边缘结构和高电荷载流子迁移率
结构明确的石墨烯纳米带(GNR)已经成为下一代纳米电子领域有前景的材料.GNR的电子特性主要取决于其边缘拓扑.这里,通过自下而上方法,有效合成了弯曲的GNR(cGNR),包括凹形,锯齿形和扶手椅形边缘 ...
-
【热坛讲堂】关于提高原铁液质量的关键技术
马敬仲 热加工行业论坛 昨天 [热坛讲堂]关于提高原铁液质量的关键技术 资料来源于网络(马敬仲先生文章,<现代铸铁>),经整理后分享.仅供参考.多年前曾承马老当面指点论文,并给予职业发展的 ...
-
石墨烯量子霍尔效应的“致命点”
鲁汶大学NAPS/IMCN实验室的B. Hackens团队与亚琛工业大学的C. Stampfer团队合作,揭示了石墨烯中"量子霍尔效应"的新的详细显微图片.这一突破之所以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