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灿读经典---刘备遗迹宜昌三个古战场

(0)

相关推荐

  • 夷陵之战蜀汉兵败将亡,国力大损,孙权与陆逊为何不乘胜追击?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馀营,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 ...

  • 彝陵之战

    历史故事新编-19 彝陵之战 文/墨吟 夏天 图:陆逊 公元220年,曹操病故.同年,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建立魏国.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因根据地在巴蜀,史称蜀汉,即蜀国. 公元222 ...

  • 夷陵之战明明是东吴赢了,为什么还是东吴先遣使请和?

    三国三国,之所以有意思就在于,是三方博弈,而不是简单的敌我双方博弈.既然是三方博弈,那么当其中一方比较强势,击败了一方,另外一方就会有所动作.三国之间会相互牵制,而不会坐视其中某一方独大. 蜀汉从取得 ...

  • 你知道蜀汉有哪些人参与了夷陵之战吗?

    日常祝新春快乐,过节的气氛真的很浓诶.本篇稍稍回归正题,都说蜀汉在夷陵之战损失惨重,那么蜀汉的参战者有哪些人呢? 先列个17人大名单:刘备.吴班.冯习.张南.黄权.辅匡.马良.沙摩柯.赵融.廖化.傅肜 ...

  • 解析东汉战争:猇亭大决战!陆逊火烧刘备大营,击溃4万蜀军

    公元220年,正月. 关羽北伐失败被杀,首级被送往洛阳. 曹操下令厚葬关羽之后,也于当月去世. 随着襄樊战役的结束,一个群雄糜沸的时代开始结束,东汉王室跌宕三十六载也随之迎来了自己的末世. 公元220 ...

  • 三国战争中的夷陵

    摘 要:  夷陵是三国重镇与交战热点,原因在于它地扼峡口交通枢要,附近岭谷交错利于设防.曹操.刘备将夷陵与邻近各县并置临江.宜都郡,成为独立的军政建置.猇亭之战后,孙权设立西陵都督辖区.孙吴后期分宜都 ...

  • 三国战役之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清代时避讳改称彝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进攻孙吴之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即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 ...

  • 世灿读经典~~《易学》解读

    悟叟云:<易学>蒙于三代,起于岐山,"文王拘而演周易":长于春秋,孔子晚而喜<易>.弟子七十所述:成于战国,屈原天问阴阳"三合"&quo ...

  • 世灿读经典---屈原“过夏首而西浮”在沮漳

    湖北<荆楚文库>杨守敬文存4000万字.评说:"杨守敬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国清末民初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杨守敬及其高足熊会贞,两代人60年呕心沥血一部<水经 ...

  • 世灿读经典---屈原的枝江自然之爱

     屈原继承和发展了楚先祖奠定的哲学思想.通读全部屈<辞>,我们可以接受三个方面的教育.第一,全中国上古历史人物,不仅仅是楚国先公,都以外美内刚称贤能.以举贤爱民论英明,所谓"纷吾 ...

  • 世灿读经典---屈原问答

    后生问屈子:丹阳之都,在丹山之南,何为丹山兮? 屈子答:神农架东,太阳岩,小当阳河水流淌,香溪之一源也.公元前2006年,周封熊繹,在丹山之南,归夔古国,方八百里,杨守敬所谓西接巫山,是也. 问曰:于 ...

  • 世灿读经典---楚祖的哲学与枝江的厚载地理

    周代楚祖的哲学代表人物主要是鬻熊和熊绎.鬻熊和他的孙子熊绎主张内柔外刚.刚柔结合的哲学思想,图腾是自然和谐的丹凤朝阳.楚文化在枝江,主要依靠长江枝江流域,沮水.漳水枝江流域的傍水之地或傍水之城而形成楚 ...

  • 世灿读经典---考貪水今雲南青海湖入漁泡江入金沙江

    貪水.今雲南省祥雲縣雲南驛鎮,青海湖一支東入漁泡江,漁泡江出雲南姚安縣彌興大苴,北入金沙江.<注>貪水出焉.會貞按,葉榆下雲,貪水首受青蛉,南至邪龍入僕.此只提明貪水之出,乃詳略互見之法. ...

  • 世灿读经典---神農架香溪河五大源

    上庸縣今湖北省竹山縣東南.即神農架.前611年,庸被楚.秦.巴三國所滅後歸入楚,置上庸縣.神農架香溪河五大源出此:東支興山古夫鎮主幹名東河,古洞口水庫於百果園承十支來水,中岔河.鮮家河(竹園河).龍口 ...

  • 世灿读经典---汉人八大家对《楚辞》的杰出贡献

    <楚辞>附录: 卷六卜居 杨世灿考释:<卜居>为汉人作品,不是屈原所作.一.误读怀王入秦三年为"屈原既放三年."二.郑詹尹,古卜筮者之名.王逸注:郑詹尹 , ...

  • 世灿读经典---读《水经注疏》 看屈原自传《离骚》經 下

    (接上期) 五十一.瞻前顾后观民计.往前看历史,回头看今天啊.互相观察比较,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策略谋划,以人民之生计程度为准则:哪个行天下之不义可以治天下啊?哪个行天下之不善可以治服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