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专栏】我中意的“武器”/ 文:施扬

(0)

相关推荐

  • 南洋十二年(七)

    9.上河工   六八年底,六九年初公社为配合战备需要,决定整个南洋东起盐城.射阳搭界的新民河,西止通榆河全长约两十多华里新开或驳宽一条东西走向的河,取名朝阳河.根据战备需要南洋境内河北新堆作为战备公路 ...

  • “摄影讲评”新年寄语:带锹!

    喜欢唱歌的我,一直以为学门乐器很容易.直到陪着女儿学钢琴.学乐理,才知道我错了. "能不能少弹一次啊,爸-爸-?" 五线谱高音.低音的音符要练到一眼就认出来,而且要在琴键上弹出来. ...

  • 回忆我的父亲‖本色篇

            本色篇 回忆我的父亲 □吴金高 劳苦,是父亲留给我们大家庭所有人的最深印象,也是亲友乡邻对他的一致评价. 度日艰难,让父亲从小就会捞鱼摸虾.19岁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父亲出去投放张黄鳝 ...

  • 军垦老兵

    军垦老兵 孙振兴 我们知青点分管农业生产的副连长王长发是参加过打鬼子.解放战争的解放军102师老兵,人精瘦精瘦,身高不到一米七,体重不足一百三,平时不善言笑,开口说话也不洪亮,张开口就见一颗明晃晃的假 ...

  • 狄树强丨卫河清淤(散文)

    卫河,新乡的母亲河. 从隋代大运河的永济渠,是运送粮食和战备物资的主要渠道,当时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船樯往来,络绎不绝,近代仍然是豫北至天津卫的重要航线. 经过时光洗涤,近代卫河承载的航运作用仍不可小 ...

  • 【知青岁月-专栏】下乡的轶事 / 文 : 申力

    ☀ 感谢阅读!欢迎赐稿!本刊栏目:知青岁月||农民工故事|美文诵读|军旅岁月 下乡的轶事  申力 真的巧合 --下乡开始与结束那天都是我的生日 1975年8月26日是我17岁的生日,也是我下乡出发的日 ...

  • 【知青岁月-专栏】一只草鞋 / 文:杨成志

    一只草鞋 作者:杨成志 一 那天清晨,她接到女儿从上海打来的电话,告诉她一定要抽空看一下在微信中给她发来的一篇文章.女儿是个在读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却更痴迷于文学,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一堆乱糟糟的文字上, ...

  • 【知青岁月-专栏】知青岁月忆"双抢”/ 文 : 一生平安

    ☀ 感谢阅读!欢迎赐稿!本刊栏目:知青岁月||农民工故事|美文诵读|军旅岁月 知青岁月忆"双抢" 一生平安 50年前我的知青下乡地在鄞州区洞桥乡树桥村.时光流逝,时代变迁.唯有那亲 ...

  • 【知青岁月-专栏】我的种稻收获 / 文 : 施 扬

    我的种稻收获 施 扬 题跋:有人说知青下乡一事无成,可一份耕耘总有一份收获.尽管这份收获有点痛苦酸楚,可那毕竟是你成长的历练! 每个知青都有刻骨铭心的经历:从开始的满腔热血,到期间的百般煎熬,至最终的 ...

  • 【知青岁月-专栏】魂牵兮,土坯房/ 文:施扬

    魂牵兮,土坯房 作者:施扬 几回回午夜梦醒,我感觉还在农场那排土坯房里,睡在那张用四根铁锹柄当撑脚的木板床上.头顶上摇摇欲坠的茅屋顶压的我喘不上气来,柳条门隙中呼呼吹进的寒风让我四肢颤抖.我惊恐的问自 ...

  • [知青岁月-专栏] 麦收季,话“三抢”/ 文:施扬

    麦收季,话"三抢" 施扬 题跋:老农友聚会,酒酣话篓.说不完农忙"三抢"的苦,口不停如翻仓倒粮的"斗"(笆斗). 我不了解传统的" ...

  • 【知青岁月-专栏】一个女知青的遭遇 / 文:一生平安

    一个女知青的遭遇 一生平安 她走了,走的是一条弱女子传统的自灭之路,用死来摆脱自己的痛苦.了解她为人的,都为她的死洒下同情之泪,老村长揣着按有上百枚手纹和印章的控告信,直奔政法机关. 她走了,带着对人 ...

  • 【知青岁月-专栏】春天里的烦恼 / 文:施 扬

    春天里的烦恼 施 扬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和煦春风吹绿了落叶杨的枝条,湿润春雨滋润了盐碱地的灰蒙.河塘边的柳树随着风儿荡漾起一条条"花辫子",虽俏不过江南垂柳那般婀娜飘逸,却一样清 ...

  • 【知青岁月-专栏】一帮一,一对红 / 文 : 施 扬

    一帮一,一对红 施 扬 "一帮一,一对红"是解放军的光荣传统.靠这一招,战争年代由弱转强.瓦解敌军几百万:和平辰光互帮互学.克敌制胜成法宝.既然我们是亦兵亦农的生产建设兵团,那就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