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悲伤,司马懿不懂
相关推荐
-
三国权谋:被“绑架”的魏文帝
从表面上看,曹丕是三国时期少有的人生赢家.事业上,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走向人生的巅峰.论家庭,迎娶曹植笔下的"洛神"甄宓,成就一段佳话. 洛神图 曹丕三征江南 ...
-
蜀汉被司马昭攻灭,曹魏被司马炎篡夺,为什么吴国还能坚持15年?
<三国演义>讲的是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故事,魏国作为三国时的第一强国,不可能被忽略,而蜀国又是绝对主角,同样戏份颇多,反倒是吴国这个盘踞江东几十年的政权,在小说中就像是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小透明 ...
-
【百家评论二】如何评价分析魏晋时期的颍川荀氏?
作者:杨威(网络搜集,版权归作者所有) 1.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2.颍川为郡名,治所在阳翟.据说,上古时代,夏禹之国,便在此地. 至秦时,颍川已演变为国之大郡,辖17城,民百万口.其境继承申.韩遗风 ...
-
为什么曹操的曹魏会被司马懿取而代之?根源是什么?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开始掌握曹魏大权,并最终在司马懿孙子时实现司马氏家族建立新王朝并统一天下.本来大有希望统一天下的曹魏却为他人嫁衣裳,从曹丕代汉到司马懿夺权成功间短短29年,曹魏从政权建立到大权旁落 ...
-
从高平陵之变,看门阀势力对曹魏政权的影响
一.高平陵事情的发展和原因 高平陵之变,是一场彻底改变曹魏权力结构的夺权事件.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曹爽三兄弟和其大量亲信带着少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拜谒魏明帝之墓,司马懿趁机在洛阳城发动 ...
-
荀彧、崔琰、杨修,其实都死于一种共同的身份
汉献帝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于官渡大败袁绍,而后两年,袁绍忧郁而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曹操以少胜多的光荣战例,进而完成统一中国北方的宏图大业,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以曹操 ...
-
曹操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除掉杨修?3年后,刘备发现曹操的高明
曹操雄才大略,自刺杀董卓以来,他便下定决心拯救天下百姓.曹操四处招揽谋士.武将,经过30年的时间,终于占据两分天下.公元220年,整个天下能与曹操较真儿可就只剩下孙权与刘备了. 刘备相比孙权而言,手段 ...
-
为什么曹操不干掉司马懿以绝后患?
曹操是三国时代的第一奸雄,虽然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然而大家公认的一点是,曹操很会选拔人才,有着识人之名.然而在曹操晚年的时候,却似乎看走眼了一次,这就是对司马懿的态度.最后曹操决定重用司马懿,让司 ...
-
有些悲伤你不懂 最悲伤的10首诗词
前言:太多的悲伤,太多的无奈,都融入那简单的情诗中.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 ...
-
为何曹操宁愿留下司马懿,也要杀掉这位17岁神童?理由很简单
导语:三国时期天才少年比比皆是,但他们很多都不得善终.虽然战争是导致天才早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军阀的暴戾杀戮也常常会让这些天才少年殒命.多疑心狠的曹操就多次向天才少年挥动屠刀,他曾经不顾有谋反之心的司 ...
-
郭嘉临终前劝曹操诛杀司马懿,他是怎么知道司马懿会反的?
有句话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但是更巧合的是,郭嘉病死于公元207年,司马懿是在公元208年在曹操曹老板的好说歹说,甚至拿他性命威胁他的情况之下,到曹魏集团上班的. 说穿了,前脚 ...
-
学者:曹操进步,司马懿反动!曹操到底有何进步之处?
曹操和司马懿都是一代人杰,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正史上的评价都很高,但学者萧武对他俩的评价却眼光独特:曹操比司马懿进步,司马懿比曹操反动!那么,曹操究竟有何进步,司马懿到底何罪之有? 作为"乱 ...
-
曹操漏掉了司马懿,司马懿漏也掉了一个人,两朝结局竟惊人相似
[本文由賨人客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历史有时候真的很有意思,春秋"三家分晋",韩.赵.魏将晋国一分为三:而到了三国,魏.蜀(汉).吴却又"三家归晋& ...
-
500㎡大房的悲伤你不懂,光硬装就花了100多万
都说大房好,她家500㎡, 光硬装就花了100多万. Q & A Q:太好奇了,您家硬装100多万都花哪儿了? A:全屋换窗和40㎡阳光房的花费就挺大,还有地暖.空调和全屋净水,整屋的柜体定制 ...
-
桔梗花的悲伤我不懂,我只懂以真心栽种,用深情灌溉!
桔梗VS洋桔梗 桔梗和洋桔梗除了名字一字之差外,他们的外形上的区别实际上很明显. 看花冠:桔梗花花萼为钟形,单瓣,有5裂,裂片为三角形或者是狭三角形:洋桔梗的花冠为漏斗状,有单瓣和重瓣之分. 看花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