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非对称武器”?为何它能以四两拨千斤之道对战敌军?

  中国有“四两拨千斤”的道家哲学,西方有“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的科学发现,如何花小功夫办大事成为生产力有限的条件下所有人孜孜以求的愿望。
  来到片刻决定生死的战场上,面对实力数倍于己的敌军,如何利用有限的军事装备达到惊人的军事效果,是各国军方一直以来探索的目标。这种在双方力量不对称时能起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武器装备通常被称之为“非对称武器”。
  连接中东重要产油地波斯湾与阿曼湾的狭窄海湾:霍尔木兹海峡由伊朗扼守,常年受到美方经济军事制裁的情况下,伊朗回击的重要底牌之一便是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该海峡最狭窄处不过数十公里,仅需上千枚各式水雷就可以对各类军舰、民用商船的形成有效杀伤,颇有当初入蜀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而要想清除这些水雷,则犹如大海捞针。在这种地利条件下,水雷这种廉价且古老的武器成为了面对美军航母战斗群非常有效的非对称武器。
  另一个典型的非对称武器就是水雷在陆地上的兄弟:地雷。印度支那战争期间,美军在缅、老、柬三国投下了约50万吨未爆弹(其中包括地雷),之后柬埔寨陷入长达数十年的内战,只要仗不停地打,地雷就不停地埋,到90年代战争结束时,柬埔寨人口约一千万,该国约1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下埋了超过一千万枚地雷,平均一人一枚。
  成本上,一枚地雷平均20元,扫除的成本却高达6000元。廉价又难清除,军事上可以有效阻止步兵及坦克,心理上又能让敌军精神极度紧张,地雷成了东南亚任何一方在即将失去的领地上一致的选择,“效果这么好,不埋白不埋”。
  地雷这种“伏地魔”在陆地战争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以致后来涌现了一批相关的优秀电影,如《地雷区》《无主之地》以及《战狼》中的诡雷阵。
  前文提到水雷、地雷在海陆两方面都发挥了效果拔群的阻吓作用,在空中,未来战场上会出现什么样的非对称武器呢?结合前两者“廉价”、“以量取胜”的特点,有理由相信无人机群将是下一个“空中雷群”。
  无人机群的特点有三,首先是网络沟通,通过数据链实时共享地形、风速、位置的成百上千个无人飞机成为一张天罗地网,被其中的一架盯上,便是被整个无人机群盯上,而需要攻击时,其中的任何一架便可就近发动自杀攻击。
  其次,无人机群隐蔽性好,虽然数量众多,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具体分布漫漫长空之中,上千架的数量也宛若无物。
  最后,无人机还有极强的普适性。目前物流、农业植保、灯光表演、摄影上的无人机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而仅需一套编队软件程序,再把机上的载荷换成炸药,一个军事武器就诞生了。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部分武装力量购买民用无人机来实现侦察等功能,并给全世界网民带来“实况转播”。
  在未来战场上,低空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进入战场空域时,驾驶员会充分理解他们在陆军、海军的同行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广袤的战场上有潜伏着的幽灵,那些数量庞大的幽灵在不断地以低廉的价格,快速地生产出来,潜伏在战场的每个角落,随时准备牺牲自己,换取更高价值的敌方损伤。
  这种非对称是弱者面对强者的以命相搏,以小博大。非对称武器的存在让任何一方都能有一战之力,但这会让这个世界更和平吗?或许只有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