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源流论》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0)

相关推荐

  • 从《黄帝内经》气化理论探析伤寒六经实质与传经

    编辑推荐语 从气化的角度论述伤寒六经实质,肯定了伤寒之邪"日传一经,七日复传"理论的合理性,阐明伤寒之邪日传一经乃经表之传经,非在里脏腑之间的传经. [摘要]伤寒"日传一 ...

  • 猫郎中讲《伤寒论》(续)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这两条讲的是传经的道理.有学者认为这是后人之言,不是张仲景说的.我考证了一 ...

  • 运针配穴大法与治要:引言(1)

    引  言 张仲景的<伤寒论>,在中国医学史上有伟大的价值与崇高的地位.他是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医药发展的经验,成功地创立出中医治疗学体系,得出精华,蔚为大观.自问世一千七百余年来,康济民生, ...

  •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病之分经络脏腑,夫人知之.于是天下遂有因经络脏腑之说,而拘泥附会,又或误认穿凿,并有借此神其说以欺人者.        盖治病之法多端,有必求经络脏腑者,有不必求经络脏腑者.盖人之气血, ...

  • 《医学源流论》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

    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病之从外入者,必由于经络. 病情由里及表者,一定是因为内在的脏腑出了问题.由表及里者,一定要通过经络才能传变. 其病之情状,必有凿凿可征者.如怔忡.惊悸为心之病,泄泻.膨胀为 ...

  • 孙涛:治病当识经络

    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是人体通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系表里,络属脏腑的一个系统,是祖国医学的独有体系,其本质至今尚无定论,但 ...

  • 中医“阴阳-五行-六气-经络-脏腑体系”构建探源

    享受生活 心安神泰 中医老苗说 我和大熊准备用1年左右的时间,一周直播2次的频率,用视频号免费直播的方式,带领中医爱好者系统学习中医入门课程.周二内容为中医基础入门,周三内容为五运六气.欢迎大家扫码关 ...

  • 人体穴位分布图 腧穴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素问·气府论>说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 ...

  • 对伤寒六病经络脏腑病位和寒热虚实病性的大体印象

    xuxiang0521 发表于 2019-12-29 21:24 那为何仲景爷说少阴二三日无里证 从"太阳"到"厥阴"六条足经都有"脏腑"和 ...

  • 治痧当分经络

    腰背巅顶连风府胀痛难忍,足太阳膀胱经之痧也. 两目红赤如桃,唇干鼻燥,腹中绞痛,足阳明胃经之痧也. 胁肋肿胀,痛连两耳,足少阳胆经之痧也. 腹胀板痛,不能屈伸,四肢无力.泻泄不已,足太阴脾经之痧也. ...

  • 全身最怕堵的部位在这里!揉开它就能治病!|肚脐|带脉|脏腑|经脉|穴位

    我们常说「痛则不痛」,一旦哪儿难受了,往往就是在提示你:身体堵了.比如大家手脚酸痛.肩颈不适,都会推推揉揉,疏通了就舒服了. 手手脚脚的倒还好,全身最怕堵的部位在哪儿呢?腹部. 肚子堵了有多可怕? 最 ...

  • 麻黄不是发汗药,透达全身经络脏腑,破癥坚积聚甚效

    麻黄作为一种十分中药的中药材,一般认为是发汗药,但在古代经典中,麻黄的功效却远远超出发汗的功效甚多. 中医学教材里,对麻黄的功效规纳如下:辛,微苦,温.归肺经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