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5杜甫五古《留花门》读记

杜甫五古《留花门》读记

(小河西)

留花门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胡尘踰太行,杂种抵京室。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此诗或作于乾元元年(758)秋,时杜甫任职华州。花门,指回纥。题意为“留还是不留回纥兵”。至德二载,肃宗曾向回纥借兵收复两京。收复两京后,回纥兵屯兵沙苑。【《资治通鉴》至德二载十月:“癸酉,回纥叶护自东京还,上命百官迎之于长乐驿,上与宴于宣政殿。叶护奏以'军中马少,请留其兵于沙苑,自归取马,还为陛下扫除范阳余孽。’上赐而遣之。”】乾元元年秋,宁国公主出降回纥。或肃宗这次和亲目的是留住回纥兵。杜甫在华州听闻公主下嫁回纥事,以此诗表达感受。

杜甫对借回纥兵一直有看法。至德二载八月写《北征》,杜甫已隐约表达了这种看法。原文为:“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纥。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文中虽肯定回纥“愿助顺”、“善驰突”,但“阴风”、“惨澹”等词均有感情色彩。“少为贵”或也隐含杜甫看法。乾元元年夏杜甫写《洗兵马》,中有“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的句子。“喂肉”也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关于应不应该或在多大程度上请回纥兵平乱,本诗看法更为明确。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北门:北向之门;借指北部边防要地。《隋书-贺娄子干传》:“自公守北门,风尘不警。突厥所献,还以赐公。”《论吐蕃书》(唐-郭子仪):“朔方,国之北门。西御犬戎,北虞(yú)猃狁(xiǎn-yǔn)。”《雨雪曲》(唐-翁绶):“一自塞垣无李蔡,何人为解北门忧。”

天骄子: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新唐书-回纥传》:“回纥,其先匈奴也,…其人骁强,初无酋长,逐水草转徙,善骑射。”《诸将》(杜甫):“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马肥:《汉书-李陵传》:“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

挟(xié)矢:《吉日》(诗经):“既张我弓,既挟我矢。”《三国志-诸葛亮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续汉书-礼仪志》(晋-司马彪):“虎贲、羽林张弓挟矢。”

大意:回纥乃天之轿子,饱餐肉食,好斗勇决。深秋时节战马肥壮,张弓挟矢来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薄伐:征伐。(薄,发语词)。《六月》(诗经):“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出车》(诗经):“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晋书-孙楚传》:“宣王薄伐,猛锐长驱,师次辽阳,而城池不守。”

修德:修养德行。《论语-季氏》:“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答许询》(晋-孙绰):“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羁縻(mí):笼络,怀柔。(羁:马笼头。縻:牛缰绳。《汉官仪》(汉-应劭):“马曰羁,牛曰縻”。《汉书-匈奴传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靡不绝。”《睢阳酬别畅大判官》(唐-高适):“戎狄本无厌,羁縻非一朝。”

胡为:何为,为啥。《式微》(诗经):“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蜀道难》(李白):“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金阙:天子所居宫殿。《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岑参):“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驱除:赶走;被排除者。《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论秦隋势之相似》(宋-李纲):“然则秦隋者,其汉唐之驱除乎?”

隐忍:克制忍耐。《史记-伍子胥列传赞》:“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送进士刘师服东归》(唐-韩愈):“低头受侮笑,隐忍硉兀寃。”《镜槛》(唐-李商隐):“隐忍阳城笑,喧传郢市歌。”

大意:(这些天之骄子)自古就是汉人祸患。古代的诗人们从来不喜欢征伐。修德睦邻使其归顺,怀柔政策从来没断绝。为何让他们倾国而来?随便出入令宫廷失色。中原地区需要驱逐叛军,本是不得已才利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

公主:指肃宗幼女宁国公主。《旧唐书-回纥传》:乾元元年“秋七月丁亥,诏以幼女封为宁国公主出降。…甲午,肃宗送宁国公主至咸阳磁门驿,公主泣而言曰:'国家事重,死且无恨!’上流涕而还。”“乾元二年,…夏四月,回纥毗伽(pí-jiā)阙可汗死。…秋八月,宁国公主自回纥还。”

歌黄鹄:《汉书-西域传》:“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乌孙昆莫以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愁,自为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zhān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指白日:典“指白日”。《大车》(诗经):“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jiǎo)日。”(《说文》:“皦,玉石之白也。)后遂用为发誓之典。《感怀》(明-于慎行):“酒酣指白日,各欲吐肝肠。”

唐肃宗曾对回纥“指白日”:《旧唐书-回纥传》:至德二载十一月“己丑,诏曰:'功济艰难,义存邦国,万里绝域,一德同心,求之古今,所未闻也。回纥叶护,特禀英姿,挺生奇略,言必忠信,行表温良,才为万人之敌,位列诸蕃之长。属匈丑乱常,中原未靖,以可汗有兄弟之约,与国家兴父子之军,奋其智谋,讨彼凶逆,一鼓作气,万里摧锋,二旬之间,两京克定。力拔山岳,精贯风云,蒙犯不以辞其劳,急难无以逾其分。固可悬之日月,传之子孙,岂惟裂土之封,誓河之赏而已矣!夫位之崇者,司空第一;名之大者,封王最高。可司空、仍封忠义王,每载送绢二万匹至朔方军,宜差使受领。’”

左辅:指同州。汉三辅之一左冯翊(指官职也指所辖地)。《后汉书-百官志》:“其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人,汉初都长安,皆秩中二千石,谓之三辅。”

积雪:回纥白旗,将士白衣白冠,故喻以积雪。《旧唐书-回纥传》:“回纥望见,逾山西岭上曳白旗而趋击之。”

大意:可怜宁国公主唱起“黄鹄”悲歌,天子向回纥而指天发誓。回纥兵马连云般屯驻左辅,百里之外望去有如一片白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哀笳:悲凉的胡笳声。《奉报赵王出师...》(北周-庾信):“哀笳关塞曲,嘶马别离声。”《金桥感事》(唐-吴融):“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沙苑:在同州,临渭水。唐于此置沙苑监。《元和郡县图志》卷2:“冯翊县,望。郭下。…沙苑,一名沙阜,在县南十二里。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今以其处宜六畜,置沙苑监。”《唐六典》卷17:“沙苑在同州。…沙苑监掌牧养陇右诸牧牛、羊,以供其宴会、祭祀及尚食所用,每岁与典牧分月以供之。”

泉香:唐时沙苑多水。至今沙苑一带地名多有“池”字。如太白池、莲花池、九龙池等。《沙苑行》(杜甫):“泉出巨鱼长比人”。

撇(piě)烈:同“撇捩(liè)”。象声词。指马在水中或沙中奔跑的声音。《陈翃郎中北亭…》(唐-卢纶):“撇捩寒鱼上复沉,群鹅鼓舞扬清音。”《荆南兵马使…》(杜甫):“鬼物撇捩辞坑壕,苍水使者扪(mén)赤条。”

参考:“拨(bō)刺”或“泼(pō)刺”是鱼在水中拍尾或鸟在空中拍翅的声音。《漫成》(杜甫):“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李供奉弹箜篌歌》(唐-顾况):“腕头花落舞制裂,手下鸟惊飞拨剌。”

大意:长戟如林,鸟儿也休想飞过。凄厉的胡笳一早就开始呜咽。农民们最怕他们,踩倒麦苗还折断桑枝。沙苑临近清澈的渭水,泉水香甜青草丰洁。回纥骑兵渡河从不用船,千骑常在水中踏水疾驰。

胡尘踰太行,杂种抵京室。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胡尘:胡地尘;胡马扬尘;借指胡人兵马。《王昭君》(北周-庾信):“朝辞汉阙去,夕见胡尘飞。”《卫节度赤骠马歌》(唐-岑参):“待君东去扫胡尘,为君一日行千里。”

杂种:此指安史叛军。《旧唐书-安禄山传》:“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旧唐书-史思明传》:“营州宁夷州突厥,杂种胡人也”。《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杜甫):“社稷苍生计必安,蛮夷杂种错相干。”

花门:本指花门山或花门山堡。杜甫、岑参常借指回纥。《新唐书-地理志》:“居延海,又北三百里有花门山堡。又东北千里至回鹘衙帐。”花门山为唐与回纥边界。花门山堡为唐回边界的唐人城堡。《即事》(杜甫):“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

须留:停留。《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选懦之恩,知非国典,且复须留。”《放萤怨》(唐-刘言史):“放萤去,不须留,聚时年少今白头。”

大意:如今叛军烟尘越过太行,杂种再次抵近京室。回纥兵马看来必须留下,只是田园转而一片萧瑟。

诗意串述:此诗共28句。首4句写回纥。说回纥是北方“天骄子”,吃饱肉后刚勇好斗。高秋肥马,张弓挟矢,锐不可当。接着8句写对回纥应采用“羁縻”之策,既便“中原有驱除”,不得不“隐忍用此物”,也不可让他“倾国至”,更不可使他“出入暗金阙”。杜甫意思不是说不能请回纥兵,而是要有节制。“此物”只可利用不能放纵。(杜甫说得容易,肃宗岂有如此手段?)“公主”以下12句补写“倾国至”的结果。一是导致“公主歌黄鹄”。二是还要“君王指白日”。三是“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四是回纥兵“连云屯左辅”(兵多),“长戟鸟休飞(兵强),“沙苑临清渭”(与长安一河之隔)。而他们“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杜甫对在京畿之地有这么强悍的外族兵马好像很担心!末4句是重点。安史之乱爆发后,“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借兵回纥或是不得已。然而“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杜甫并没说花门不能留,只是说花门既留原野萧瑟。到此杜甫意思已很清楚了。

(0)

相关推荐

  • 杜诗七律赏(88)杜甫·诸将五首其二

        回纥骑兵 杜甫·诸将五首其二 韩公本意筑三城,韩国公张仁愿要在河北筑三座受降城, 拟绝天骄拔汉旌.本意是想杜绝异族入侵永保国家安宁. 岂谓尽烦回纥马,怎料全赖外族回纥的番骑士, 翻然远救朔方兵 ...

  • D125杜甫五古《成都府》读记

    杜甫五古<成都府>读记 (小河西) 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 ...

  • D124杜甫五古《鹿头山》读记

    杜甫五古<鹿头山>读记 (小河西) 鹿头山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 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 ...

  • D123杜甫五古《剑门》读记

    杜甫五古<剑门>读记 (小河西) 剑门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气悽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 ...

  • D122杜甫五古《桔柏渡》读记

    杜甫五古<桔柏渡>读记 (小河西) 桔柏渡 青冥寒江渡,驾竹为长桥.竿湿烟漠漠,江永风萧萧. 连笮动袅娜,征衣飒飘飖.急流鸨鹢散,绝岸鼋鼍骄. 西辕自兹异,东逝不可要.高通荆门路,阔会沧海 ...

  • D121杜甫五古《石柜阁》读记

    杜甫五古<石柜阁>读记 (小河西) 石柜阁 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 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 ...

  • F20杜甫五古《赠蜀僧闾丘师兄》读记

    杜甫五古<赠蜀僧闾丘师兄>读记 (小河西) 赠蜀僧闾丘师兄 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呜呼先博士,炳灵精气奔. 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 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世传 ...

  • D120杜甫五古《龙门阁》读记

    杜甫五古<龙门阁>读记 (小河西) 龙门阁 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长风驾白浪,浩浩自太古. 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攲谁凿?浮梁袅相拄. 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百年不敢料,一坠那得 ...

  • F21杜甫五古《泛溪》读记

    杜甫五古<泛溪>读记 (小河西) 泛溪 落景下高堂,进舟泛回溪.谁谓筑居小,未尽乔木西. 远郊信荒僻,秋色有余凄.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 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 ...

  • D119杜甫五古《五盘》读记

    杜甫五古<五盘>读记 (小河西) 五盘 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余.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 地僻无罟网,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 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东郊尚格斗,巨猾何时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