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验方》治伤寒后下利脓血及发斑方
相关推荐
-
十三、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其后)必便脓血。原文341
十三.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其后)必便脓血.原文341 [郑论] 按热多厥少,是阳有馀,特患者热不除耳,热除自愈.热不除者,阳胜血亏,即 ...
-
又见怪病
病人为女性,14岁.6岁时开始发病,发病时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肚脐都流血,而且还晕厥昏迷.发病没有规律,有时一两天,有时个把星期.去过遵义医学院.重庆儿童医院,都未检查出结果. 群里的各位医师都献 ...
-
八、伤寒先厥后发热,(而)〔下〕利(者)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者),〔便脓血者〕,其喉不痹。原文334
八.伤寒先厥后发热,(而)[下]利(者)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者),[便脓血者],其喉不痹.原文334 [郑论] 按厥后发热而利,发热乃阳回之 ...
-
中草药名方大全 > 汤类10篇治疗风湿热夏季热 白喉 咳逆上气昼夜倚壁不得卧 脾劳虚寒呕吐泄泻 产后痢疾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肺结核气管炎肺炎肺癌咽炎等属肺肾阴虚 百合病发汗后心烦口渴 伤寒后下利脓血 舌出血
所谓中草药,是中医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 ...
-
《集验方》伤寒、温病用药大体及辟温方
凡除热解毒,无过苦醋之物,故多用苦参.青葙.艾.葶苈.苦酒.乌梅之属,此其要也.夫热盛非苦醋之物则不能愈.热在身中,既不时治,治之又不用苦酢之药,如救火不以水,必不可得脱免也. 又曰∶今诸治多用辛甜. ...
-
《集验方》治伤寒后呕恶不食虚羸方
治伤寒虚羸少气,气逆苦呕吐方. 石膏(一斤碎,绵裹) 竹叶(一把)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半夏(一升洗) 生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饮一升,日三服 ...
-
《集验方》治伤寒后烦渴及口干方
治伤寒后,结热在内,烦渴,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五两) 龙胆(三两) 黄芩(一两) 栀子仁(一两) 苦参(一两) 黄柏(二两) 栝蒌 上八味,捣筛为末,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七丸,饮下日三,不知稍增,忌猪 ...
-
《集验方》伤寒、温病瘥后禁忌
凡热病新瘥,及大病之后,食猪肉及肠血肥鱼油腻等,必大下痢,医不能治也,必至于死.若食饼饵粢黍饴脯 炙枣栗诸果,及坚实难消之物,胃气尚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适以药下之,则胃中虚冷,大利难禁,不下必死 ...
-
“白头翁汤”加减治疗下利脓血、疫毒痢疾、腹痛灼热、里急后重
大肠者,与肺为表里.肠痢者,火克金也. 君药:西洋参7g,生北芪7g,紫丹参7g. 臣药:白头翁12g,川黄连12g,川黄柏12g. 佐药:苦秦皮10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 使药:车前子10 ...
-
太阳病误下后下利之桂枝人参汤与葛根芩连汤
桂枝人参汤 <伤寒论>第163条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组成]桂枝 炙甘草 白术 人参 干姜 [用法]以水900毫升, ...
-
【医案分享】小儿下利脓血便,白头翁汤一啜安
导语:患儿下利脓血数日不愈,自服祛湿茶寸功未建,那么从经方三观出发剖析,一岁患儿下利脓血究竟是何原因所致?且看下文: 首诊医案 患者:赖某 女 1岁7个月 身高78cm,体重19斤余 主诉:大便有 ...
-
「经典经方医案分享」小儿下利脓血便,白头翁汤一啜安
许家栋 谦川中医 导语:患儿下利脓血数日不愈,自服祛湿茶寸功未建,那么从经方三观出发剖析,一岁患儿下利脓血究竟是何原因所致?且看下文: 首诊医案 患者:赖某 女 1岁7个月 身高78cm,体重19斤余 ...